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18-05-14周作信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立足之本,是培养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重要来源,也是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几千年的大浪淘沙让智者精髓成为文化结晶,多如繁星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的精神财富,随着世界的发展与中国的强盛,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国人的重视,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语文文化素养。对此教师应积极结合课本内容与精华文化,为学生提供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年纪尚小,天性活泼,多数存在学习习惯未培养好、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学习,教师对其各项养成都对学生后期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结合科学教育理念与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意味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小学教学对学生影响较大,且对比后期教学有奠基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素养的培养的时应采用课堂内外全面覆盖、双向联合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思维与文化素养。

一、 根据课文,讲解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与国际接轨面越来越多,社会发展逐渐加快,国人对于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需要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在这一局面中逐步占据人们视野的,其对人们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培养显而易见,同时科学正面的传统文化精髓对人们三观等方面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中国传統文化主要是民族文明、风俗和精神的总称,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的事与物,与国人联系紧密,小学语文课本中便隐藏着众多相关信息。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民族自信,对此教师可有效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连,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接受,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语文思维。具体而言,教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可首先依据语文课本进行讲解,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从而遵循发展的规律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起来。

教师根据课文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首先能够有效立足实际,为小学生较弱的知识吸收能力与认知水平提供一定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结合课本中古诗文、节日习俗等方面进行教导,学生在书本的辅助下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与复习相应知识,建议前期教师先采用课本知识讲解,后期在学生较为适应小学语文学习时再进行相应拓展。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可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教学。如在讲解古诗文时我选用的便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是因为古诗文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较为困难,采用学生喜爱且熟悉的视频动画形式进行古诗文讲解能够有效形象地将其内容描绘出来,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次之外教师还可依据课文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或导入方式,调整学生学习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具有故事趣味的课文可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

二、 立足课本,拓展传统文化

上文所提根据课本讲解传统文化是以学生认知与学习水平为基础进行的教案设计,此阶段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状态,调整学生学习心态与纪律的遵守。这时期教学较为局限,教师只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以防学生知识学习过杂导致起到反作用。而等到后期学生学习状态与习惯都具有一定水准时,教师可立足课本,拓展传统文化,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知识教导与环境培养。小学语文课文结合传统文化内容的数量并不多,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相应文化知识储备量与素养就需要进行外拓,从具体措施来看,教师可从阅读课外读物、课堂拓展、作业合作探究等方面进行。前者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书本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收集,我在班级中便经常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一本规定体裁的课外书籍,并写下笔记加深印象,这也为学生作文素材储备提供收集途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内容进行拓展,直接指导学生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展学生语文思维与视野,为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提供有效指导。如我在讲解《白鹅》时便拓展了骆宾王的《咏鹅》一诗。

三、 遵守原则,取其精华

教师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应注意对其选材的甄别,即便是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传统文化中依然精华与糟粕杂糅在一起,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是非界限仍在成长阶段,教师应注意对其的培养,避免将不好的东西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应遵守一个原则,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正面积极的文化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对,为学生正确三观与正面个性的培养提供保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好的方面就不能够让学生见到,教师在进行题材的选择时可选择正、反两面辩证教学,培养学生辩证认识能力。

四、 结语

随着国家日益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在人们眼前展开,其对人们精神需求与信仰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与民族自信的养成,对此教师应积极结合课本与实际进行相关教案的设计,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经过几千年的淘洗,其对学生三观、个性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与意义,可为学生后期发展埋下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14.

[2]杨慧.论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课堂教学相结合[J].中国西部,2017(7).

作者简介:

周作信,贵州省贵安新区,贵安新区中八二小。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