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师生关系放飞灵性的课堂
2018-05-14吴清玲
摘要:在新课题美丽光环的照耀下,我更多的思考了课堂教学中的新,新在哪?课题的实验,给我做了明确的答案:新在改善师生关系,放飞灵性的课堂。
关键词:学生;学习;教育
一、 教师学会为学生挖掘“创造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得到体验学习创造。
教材中蕴含著丰富的创造点,教师自己要创造性的理解教材,备课时,充分挖掘这些创造点,并设计好相应的教学方案,哪怕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只是一个词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口子”,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草原》时,对体现草原很美的一个词“翠色欲流”我做了如下的挖掘:先解释词义接着巧妙的设下疑问,碧绿的草原怎么会流动?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同桌练说后再自由发言。“水可以流动,因为草原一碧千里,远望就像一片辽阔的海洋,微风吹过,绿草摇曳,就像海面上泛起的层层波澜,给人以翠色欲流的感觉。”“翠色欲流还描绘了草原的绿的程度,因为水满了才会溢出来,草原上的草长得多么茂盛,绿得不能再绿了,那种绿色要从草上流下来似的。”“还写了草原的色彩美。”学生发言的兴致很高。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我们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这种景象呢?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春天,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微风吹过给人以翠色欲滴之感。春天那大片绿油油的禾苗绿得那样浓,那样润,使人感到翠色欲滴。”最后老师做了归纳:老舍先生正是用“翠色欲流”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色彩美,又描绘了风吹草低的动态美,把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草原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教师恰当巧妙地引钟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而且引导了学生“探究”,鼓励了学生“尝试”,调动了学生“选择”,激励了学生“超越”,促使学生“创造”,从而实现在“学”中“创”,在“创”中“学”,以“学”引“创”,以“创”促“学”。
二、 让学生有一颗发现的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学习理论上特别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具有开放意识的教师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往往这样引导学生:你对课文有些什么感受和体会?你读懂了什么?读课文时,你了解了哪些内容了?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诸如此类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去独立观察、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韵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读中领会思想内容。读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最有效途径。如教学《军神》一文,就可通过初读—思考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精读—边读边想哪些地方最感人,赏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这一课文中心这几个步骤进行。用学生发现的眼光去感知课文,领悟课文的内在深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如果只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来测验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些只会伏案用功的学习者;如果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就能把他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且它给予学生的自信心,则是我们用多少汗水也无法换来的。如教《彩色的翅膀》时,学生会提出:课文中对翅膀几乎没写,怎么要拟这个题呢?战士们看到了蝴蝶会怎样想怎样说?后来小高的心血是否白费?《密林怪客》一文中怪客是谁?怪在哪?诸如这样的问问题,我们教师必须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使学生善于质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亲自去探究思考,在阅读中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激励学生,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三、 让学生有一双“挑剔的眼睛”
在我国学生迷信教师、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现象还很普遍。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这样的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对教师的依赖性,不敢也不想向老师、书本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另外,在老师心中也应该明确学生的认知上参差不齐是正常的。
“挑剔的眼光”就是指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怀疑“正确”答案,敢于打破“权威”,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对于一些常发“怪问”的同学,采取引导的方法,鼓励他们自己思考。
在讲授《珍珠鸟》一课时,课前我要求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熟记于心,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有的小组采用朗读的方式;有小组则编了课本剧;有的小组根据自己的想象改成了一个故事;还有的学生站在珍珠鸟的角度写了一首诗。采用这种方式授课,同学们接受了听、说、读、演等多种方面的训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益于学生思维灵活的培养。
课堂上,学生的真情表白就是基于在课文理解基础上的角色体验。有了参与和体验,就有了感悟和思考,就有了表达和享受,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语文乐趣。这样的语文课堂,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主要占有者,其对学习的个性倾向性,如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选择性学习策略在科学合理操作下,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因此说,学习,不仅要自主的学习,还要学会有选择性的学习。
教学扩展到课后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做练习,这是巩固高效语文课堂的保证。学生的课后活动是课堂的延续和发展,是课堂的“余音绕梁”,若能开展恰当得体的课堂余境,让学生课后有适度的动手、动眼、动脑的活动余地,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将会把课堂延伸到一个新的境界。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无疑是改善师生关系,放飞灵性的课堂,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了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作者简介:
吴清玲,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资溪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