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14史福安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实用性创新性培养

摘要:“探索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将正确的结论“搬”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去“证实”,或由教师单向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在学科教学中,正确清晰的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去正确的获得知识,从实用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谈,尤为重要。

关键词:探索法;创新性;实用性;培养

一、 启发学生通过联想进行探索

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个事物,是人们认识事物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温故知新,进行探索

传授新知识,只有将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原先积累的知识形成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新知识才有可能印进他的大脑。在讲授“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关系”时,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逐一提出以下问题,启发他们思考探索:①有人说,植物的呼吸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动物的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种说法对吗?②有人说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晚上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对吗?

(二)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的经验生发联想,由此及彼,进行探索

生活经验往往蕴含着科学的道理,例如:在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时,我采用先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提出问题:①在拌黄瓜时加入酱油、糖、醋或盐后为什么会产生许多汁液。②买来的青菜浸在水里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变坚硬?③给花卉施肥后为什么要及时浇水、学生对于这些问题,饶有兴趣,急于探索答案。我就引导学生对生活实例边实验边观察,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植物细胞置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情况下,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当植物细胞置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情况下,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有了结论,学生再回到提出的几个问题时,便恍然大悟了。

二、 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进行探索

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过程。想象,是自然科学研究所需的一种心理品质。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讲述猫头鹰时,我先出示猫头鹰的标本,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将静态的标本“复活”,由眼前想到田野,想象它在夜晚的活动,猫头鹰为什么能在晚间捕捉;老鼠?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后学生纷纷发言:“它的听觉敏锐,能听到很远地方的声音。”“它的眼睛和瞳孔很大,能够在黑夜里看清远处的东西”。“它的钩爪很锐利,能够捉住鼠类。”“它的翼宽大适于飞翔。”“羽毛很柔软,晚上飞行时不容易发出声音。”我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猫头鹰适于夜间捕捉老鼠的形态结构特征,由于这些内容是学生思而得之,所以学生印象特别深刻。

三、 指导学生通过推理进行探索

推理也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指导学生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形式,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周密的探索。

(一) 提出假设,探索结论

敢于假设、善于假设,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最为宝贵的一种治学素质。这种素质,在进行基础教育时就应加以培养。在引导学生探索浮水植物是如何适应生活的环境时首先肯定浮水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也需要氧气,它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呢?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先推理浮水植物叶的气孔在上表面还是下表面,当学生提出假设:气孔生在叶的上表面后,再要求他们设计探索性实验,即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气孔生在叶的上表面?对此,学生提出多种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如: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叶的上、下表面;在叶的上、下表面封蜡做对比实验;用对着叶柄吹气的方法等等。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同时用他们提出的最简单、最明显的、符合科学性的一种实验方式,即让学生对着莲的叶柄吹气,可以看到气泡从叶的上表面冒出来,从而证实了气孔分布在浮水植物叶的上表面这一假设是正确的。

(二) 提供结果,探索原因

由因索果,由果索因,这也是研究学问常用的方式。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当注重训练,以帮助学生自觉地运用。在上“性别的遗传”时,教师提出:为什么通常都说生男生女由男性决定,与女性无关?引出这一结果,让学生探索原因,由此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就会去研究男女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获得生男生女的科学道理。由此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四、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进行探索

比较,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辨别,通过辨别,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一) 通过同类事物间的比较,探索同一类事物间的共同的本质

如让学生观察青蛙、蟾蜍、大鲵等等动物的活体或标本,比较这些动物共有的本质属性。

(二) 將不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探索不同类事物间的差别

为此,把这部分知识集中在一堂课。课前准备了马铃薯、甘薯、豌豆茎、黄瓜茎、藕等,采用边看书边议论的方法,同时要按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将实物分成三类。分好后,进一步提出下述问题,进行讨论:①为什么说甘薯是变态根,马铃薯是变态茎?②为什么说仙人掌上的刺是叶刺,柑橘上的刺是枝刺?③为什么说藕是根状茎?经过讨论明确根、茎、叶变态的不同特点。教师总结后,再用姜、芋头、山楂等实例,让学生分析属于哪种变态,以此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序,学生对进行了这样比较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

(三) 训练学生通过分析进行探索

分析是把一个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

五、 训练学生通过综合进行探索

综合,就是把分析过的现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讲述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主要区别时,先采用复习方法要求学生回忆从种子、根、叶、茎、花各节里已学过的知识,并通过对这些知识重新综合,使学生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主要区别。由此,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坤英.物理实验探索法教学初探[J].学科教育,1989(03).

[2]罗卫东,范良聪.经济学实验的方法论支撑:超越“无关痛痒”的证伪主义[J].浙江社会科学,2010(05).

作者简介:

史福安,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实用性创新性培养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