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学习积极性的推动
2018-05-14陈奕君
陈奕君
一、依托新课标,满足与调节学生的需要
(一)新课标理念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二)新课标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
(一)直接性学习动机的激励
(二)“精神报酬”激励
(三)目标直接激因的激励
三、通过目标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是指人的行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依据,对组织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种现代管理的形式。
(一)“造型.表现”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通过此领域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下面就是我在多年来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教学中,引發学生创作想象及表现的一点思考:美术是靠形象思维的,教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课题来吸引学生,这需要反复推敲。首先应考虑富有感染力形象化的语言,让课题形象化,学生通过联想在头脑了浮现出形象。其次,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要太难,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易于接受的和表现的形象。再次,考虑到学生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教师在学生想象创造之前提供一些形象化的东西作参考,让学生敢想,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二)“设计.应用”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它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三)“欣赏.评述”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达到以下目标: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要求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新课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新课标突出了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程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并在内容标准中渗透美术的社会功能,即审美教育、陶冶情操、认识社会和自我、交流、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等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明白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转变过去对美术课程的偏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了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
新课标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老师的教学。在美术学习评价方式中,要求评价有目的性、注重全面性、全程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学生的成功体验,积极参与,自我反思,素养提高,个性发展,态度进步,合作精神等作出完善、肯定的评价,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四)精心设计新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人物速写》这一课教学活动过程安排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都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概述,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因素上入手,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看一看
2.说一说
3.猜一猜
4.想一想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同学表演的好?为什么?引出“形”“神”,展示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归纳总结能力。
5.学一学
组织学生讨论美术作品中“形”“神”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对学生的答案教师一律实物投影,并引导学生讨论以“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心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方增先的国画作品《粒粒皆辛苦》和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以巩固加深体验。
6.用一用:教师用电脑展示作品名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本次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运用各种资源,收到了很好的美术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