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5-14彭国华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思考中职教育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中职学校也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新形势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中职教育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我通过自己在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调查、分析、总结,谈了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与同仁们一起交流。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考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中职学校也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的新形势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省市县“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也要求,中职教育者要立足职业教育改革新时代,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新思想,开启积极职业教育新征程。我结合学校职业教育的现行实际,谈谈对中职教育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 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往往教师唱“独角戏”,教学内容、考试内容教师独自完成,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二) 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業、中职与高职、教学标准与岗位能力对接较难,理实一体教学理念贯彻不彻底,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三) 校企合作不深入

国家一直倡导校企深度合作,但往往企业关注用工,不重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身份递进转化,不重视育人,校企合作难深入,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体现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实践性差、质量管理意识差、企业适应能力差)。

(四) 专业教师缺乏

学校专业方向拓展,教师结构呈现矛盾;国家产业调整,经济快速发展,专业教师专业技能与行业企业新技术不对称;专业教师待遇低,高水平技术能手不易也不太愿意做教师。

(五) 现代职教体系未建立

中职校经过近年来快速发展,基础能力有了快速提升,但学校发展目标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基于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手段有待提升,德育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现代职教体系为有待完善。

二、 中职教育发展策略

(一) 教学评价与考核改革

一是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差异发展现状,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确立“对口高职、中高职衔接、技能学习”等多种培养渠道。二是深化“学做交融”动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讨、模拟训练、操作示范、岗位体验等教学方法,营造“生动、互动、能动”教学场景。三是探索“专业技能、公共基础+流水线统考”考核模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与考核。四是探索学生毕业评价模式。毕业考试可试行“5-1”(5%的补考比例,减去优秀班集体的1%)的理论评价模式和“以证代考”的技能评价模式。

(二) 深化校企、产教融合

学校要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遵循“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原则,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学校可探索每个专业与1家区域企业、与1家成渝经济圈企业、与1家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建立专业对口校企合作关系。探讨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教学标准与岗位能力有机对接。

(三)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学校要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要求,与企业合作,完善“三段交融.五位一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普高与职高要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籍互转”为重点,转变育人方式,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

(四) 嫁接“选课走班”育人模式

一是专业课选课走班。各专业拓展优势方向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需求。如汽修专业、旅游专业选择在汽车营销服务课程选课走班,促进高端就业。二是素质课选课走班。学校开设四大类二十多门素质拓展课,为学生提供基于兴趣、特长、专业方面课程选课走班。

(五) 建立现代职教体系

以诊改为抓手,学校要探索建立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的“5纵5横1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一是搭建体系,梳理制度。通过“立、改、废”方法修改完善学校内控制度,搭建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学校考核诊改推进机制。二是深化“两链”打造,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三是依据流程,建立机制。按照“诊断—学习—创新—储存—改进—目标”流程,建立五层面PDCA质量保证机制。四是建立数据平台,实施监控预警功能。加快数据平台建设,落实数据实时采集,实施质量实时监控,实现质量管理预警功能。

(六) 编制立体育人网络

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职业教育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育心,以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愿景,从全员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学生成长立体网络,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我们一定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探索实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6.

[2]申家龙.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初始职业化[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6).

[3]徐嘉.谈职业教育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

[4]王川.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5(28).

[5]阮雁春.论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优点[J].成才之路,2015(05).

[6]徐素霞.浅谈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发展策略[J].北京教育,2006.10.

作者简介:

彭国华,四川省遂宁市,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思考中职教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