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

2018-05-14吴晓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对联课本

吴晓慧

一、诗歌觅史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以其语言的精练,构思的巧妙,特有的意境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我国古诗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丰富的宝藏,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理想的追求,高尚的情操,审美的情趣,崇高的精神等应有尽有,可以说:“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万事万物皆在诗中。”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诗歌进行教学,定能使学生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名言评史

“名言”是指人们所熟悉认同的警言哲语,含义深刻,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借用名言,格外引人注目,新颖别致,能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百家争鸣》有关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内容时,教师可投影出示下列《论语》中有关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有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以上这些话,是谁说的?你能介绍一下有关他的情况吗?以上这些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他的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你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如教学《帝国新政》有关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容时,教师可投影出示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一段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興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然后提问:这番话是谁说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番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治国风范?你是怎样评价的呢?

三、典故说史

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典故来进行教学,学生中不会有睡觉的,不会有交头接耳的,不会有偷偷摸摸地看其他课外书籍的,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还会使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如在教学《变革与争霸》有关内容时,教师可用“退避三舍”来讲述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可用“一鸣惊人”来讲述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故事;可用“卧薪尝胆”来讲述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可用“负荆请罪”来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可用“南门立木”来讲述秦商鞅变法的故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有关内容时,可用“庄周梦蝶”来讲述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的故事;可用“三令五申”来讲述春秋时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练兵的故事等。

四、谜语猜史

我国的谜语浩如烟海,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阔的,大致可分为字谜、物谜、人名谜、地名谜、书名谜等多类,具有趣味性、疑难性、知识性、文学性的特点,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谜语猜史这一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又可以使学生享受精神上的愉快,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从维新到革命》有关辛亥革命内容时,教师可投影出示谜语:替爷爷操笔(打一近代历史人物)。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活动(谜底为孙中山)。接着老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有关内容,讲述孙中山的主要事迹及对孙中山的评价。

五、对联话史

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人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包括春联、寿联、挽联等。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对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屈辱的岁月》有关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教师可投影出示材料: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了一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有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三军败绩”指中国在哪一场战争中失败?你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有关这场战争的情况吗?“割地求和”指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你能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该条约的内容吗?这幅对联反映了什么?

六、歌曲咏史

歌曲咏史是指以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来进行课堂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趣,而且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显得生动活泼。如在教学《两种命运的不同决战》有关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大生产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播放歌曲《南泥湾》,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该歌曲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歌曲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什么精神?我们现在应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或精神)呢?如在教学《盛唐气象》有关武则天的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歌曲《一代女皇武则天》,并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对武则天应该如何评价?

七、趣味记史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有趣的东西对于人的大脑皮层刺激强度大,留下的印象较为深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也应注意趣味性,适当地运用一些趣味的记忆法(如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让学生比较轻松地记住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变革与争霸》有关战国七雄的内容时,教师可用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来帮助学生记忆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如在教学《秦朝一统》有关内容时,利用谐音“韩赵魏亡楚咽气”来帮助学生记忆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如在教学《屈辱的岁月》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谐音“饿的话,每日熬一鹰”来帮助学生记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八国联军的名称“俄、德、法、美、日、奥、意、英”。我们还可以用“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来帮助学生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等。

总之,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诗歌、名言、历史典故、谜语、对联、歌曲等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对联课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巧出对联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贴对联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解缙二改对联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