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措施

2018-05-14李娟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育措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摘要:在中国农村中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他们的心理成长面临着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各级政府的指导推动下,家庭的重视下,学校的参与下,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体系。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含义与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少部分与自己的父母亲中的一人一起生活,多数与爷爷奶奶,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必然性结果,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留守儿童约有2300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其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根据调查发现我县农村留守儿童七成以上是15岁以下的孩子。在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得不自信,60.2%的孩子觉得自己很一般,56.8%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表现为“不爱交往”和“从不交往”。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

二、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 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欠缺

由于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安慰和关怀。大多存在着焦虑和紧张等情绪,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父母探亲频率低,联系次数少,留守儿童在口语交际、人际交往、协作求助、提高成绩等诸多方面存在障碍,并且此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二) 监护人监护不力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教育,这些人绝大多数是文盲,这种状况被我们称为“隔代教育”,而这些祖辈作为特殊的监护人群体,年龄普遍高,体力差,文盲比例高,教育方法因循守旧,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与留守儿童也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沟通障碍。这些祖辈们还是农村建设的“新”主力军,忙于田间劳作,根本上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教育。

(三) 现代传媒的诱惑

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四) 学校教育不适应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的消极影响。但是,学校老师普遍感到不适应。一是心存顾忌,害怕惹麻烦,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太敢管,听之任之。二是缺乏信心,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帮助和监督,仅靠教师的努力,很难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心中有意无意把留守儿童与“差生”联系在一起。三是师资和能力的缺失。有的老师也想帮助留守儿童,但由于没有受过相应的培训和训练,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 政府应鼓励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城镇化

“留守儿童”的数量之所以不断的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二) 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三) 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四) 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遏止了校内的不良成员进行破坏,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

(五) 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他们心理素质的活动,做到政府、学校、家庭齐抓共管,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孩子心理承受力和社会的适应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武羡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读书文摘,2017(8).

[2]黄露琳.刍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态及教育對策[J].未来英才,2015(20).

作者简介:

李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兴仁县真武山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措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职学生的现状及教育措施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