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18-05-14蒋兵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语文课美育

摘要: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一種途径,也是对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内外兼修,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美育大环境。

关键词:美育;语文课;教学目标;审美化

高中语文新课标一个重要理念——注重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模式再次受到猛烈的冲击,审美化的教学模式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情境中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审美能力。在此,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审美化的语文教学目标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语文学科课堂美育目标

(一) 提高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美育内容。教材中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情文并茂,脍炙人口,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中都包含很多美的因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目标必须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别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去追求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美的创造能力。

根据美的存在领域和语文教材的内容,语文教学中在提高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时可侧重于感受理解现实美和想象欣赏艺术美,为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奠基。

(二) 感受美、理解现实美

感受自然美,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一望无垠、风景如画的塞外风光后,使学生从观赏自然美热爱自然美,进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热爱祖国。课文中还有不少描写自然风光的篇章,不仅再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且比大自然更动人、更富有美感。那雄奇壮美的长江三峡,那迷人的天山牧场,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淡雅幽静的荷塘月色,都是自然美的外观。教学中,教师始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充分进行再创造,让每堂课都充满美感,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艺术的享受,让所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 想象、欣赏艺术美

感受教材中诗、词、文的语言艺术美,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如讲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就可以引发学生想象忽然间吹来一夜春风,满山遍野的梨花都在盛开这样的场景。在跟学生讲做学问,成大事业的必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这样,不仅给学生培养了审美欣赏能力,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教育。

二、 “美的语文课堂”目标:美的主导,美的主体,美的情境与氛围

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审美化的语文教学不允许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出现与美不相称的因素,其三项目标是:

(一) 示美、启美的教师

审美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师德——心灵美,铸师魂——仪表美、教态美,炼师能——语言美、板书美”。语文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不讽刺、不歧视任何学生,而且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力充沛,始终给学生一种亲切、诚恳、耐心、机敏的优雅教态,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基本技能,使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语言与恰当的现代教学手段,观点鲜明,旁征博引,生动有趣,结合学生特点与时代特点,开展寓教于乐式的教学活动,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 爱美、求美的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审美化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衣着整洁、文明守纪、讲卫生、懂礼貌,听讲专心,思维活跃,与教师始终配合。

(三) 美的课堂情景与氛围

这种情境与氛围是教师主动引导,师生共同营造出来,主要包括:(1)融洽、深厚的师生感情。(2)生动活泼而又井然有序的课堂气氛。(3)疏密相间、张弛结合的课堂节奏。(4)巧妙安排、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5)寓美、启美的直观教具及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6)教师高超的情绪、兴趣、语言、教法等调控艺术。(7)新颖、激情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辩论赛、讨论会等等的课堂穿插、引入。(8)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

总之,美育有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沉浸在美感中,会在移情忘怀中陶冶性情,纯洁心灵,高尚品德,和谐精神,充分把握生命的意义。语文教学是美育的主阵地。语文教学是塑美的心灵,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认识美、评价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美育,能更有效地感受艺术,增益理智,熏陶情操,达到以美育促学、以美立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07.

[3]顾建华主编.美育新编[M].北京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蒋兵,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博罗县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语文课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语文课文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美育教师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