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规则,让区域活动更有效

2018-05-14季红

知识文库 2018年20期
关键词:自主性小班建构

季红

1 区域活动的特点与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活动具有游戏与学习统一,游戏性大于学习性,空间开放性与内容整合性的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区域活动更多强调的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伙伴。所以活动区之间之间应该是开放联系的,以方便幼儿出入、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方便各区的间的交流。为了体现游戏性与趣味性的特点,活动区的环境、材料及教师的指导也被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不应一味追求区域活动学习化。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通过观察与整理,发现幼儿自主性区域活动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1 面对各种材料无所下手,缺少主见随波逐流

这个问题在中小班幼儿中较为常见,与他们经验缺乏有关。通常有的行为是没有意图的随便乱翻,走到哪里玩到那里,不会固定呆在一个区域中。而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与经验,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存在这样的状况。这部分幼儿通常看上去对活动不感兴趣,或者只是看别人往哪里,自己也往哪边。

1.2 争抢玩具及特定区域,长期“霸占”一个区域

小班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较为常见,通常会从游戏开始刚开始就随之开始了,且较难自己调解,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行为。中班幼儿及大班幼儿虽然也会有争抢玩具的的状况,但是基本能自己调解。较之小班幼儿,在中班后期及大班,还会出现争抢、“霸占”区域的行为。一般比较普遍出现争抢状况的有娃娃家、建构区、以及小舞台。往往会出现几个人同时争抢宝宝或是同时争当演员的行为。而在建构区中,情况则更加明显。由于建构区的材料限制和中大班幼儿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导致了积木不够用。又加上自主选择区域的人员流动,所以建构区里面就比较混乱,而原先在里面建构的幼儿将会感到更加烦躁。不仅降低了合作行为,有时更会滋生暴力事件。出现一小帮孩子长期“霸占”某个区域的状况。

1.3 社会性行为不足但始终在混乱的状态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特别是在区域游戏中,会发现幼儿由于个人的日常经验缺乏或者是个体差异原因,出现区域偏离的状况。例如在“小小美食街”中,面对售货员一样的区域。小班幼儿对于招呼客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如何根据食物的价值收钱也会比较随意,导致小吃店常常会被搬空,整个小吃店无吃的可卖,而自己没有制作的经验。就可能出现这部分的服务员无事可做或者是直接选择换区域,从而使其他区域变得更加混乱,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中大班幼儿虽然能基本做到坚守岗位,但是在收钱的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且语言匮乏,缺少与顾客的互动,很少有幼儿能做到主动招揽顾客以及开发其他服务。使游戏一直都是低水平的重复。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与各种材料互动、合作与交往,形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区域游戏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育成效,促使幼儿全面发展,我认为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也是十分重要的。

2 如何利用规则解决现今区域活动中问题的几点做法:

2.1 师幼共商,制定、修改及实施规则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也是教师组织的一种教育的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应该是教师和幼儿通过协商来共同定制。例如对于各个区域的人员设置,或是在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师幼可以互相讨论。看看幼儿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他们总是走来走去捣乱”、“我老是玩不到我想玩的建构区”或者“我不知道接下来给怎么做”等这样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协商出的结果,可以通过试行的办法进行检验,然后确保实施。因为这些规则是幼儿自己制定的,是幼儿根据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而得出的结果。

2.2 充分利用材料,空间分布的隐形规则

隐形规则由于不易被人察觉,往往被忽略,同时也容易被人接受,正是因为这种不易察觉性,置身于其中人往往也难以 并且更为主要的是不倾向与抵抗与摆脱其影响,因此有时对人的影响更大。幼儿园区域活动中隐性规则主要存在于各种环境之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环境本身就是在“告诉”置身于其中的人应该如何做。杜威曾经说过“个人所处的整个情境决定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材料和空间的暗示作用。

2.3 明确同班的榜样及教师灵活指导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经验基础

“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这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的。李季湄教授也曾经说过:“幼儿园的教育要全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生活化越开越明显。由于活动的内容是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改变,并且预设内容与生成内容互相补充。所以教师应让孩子们在区域中尝试、体验、探索、了解并经历真实的生活,使区域活动能为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得提供机会,为经验的提升奠定基础。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较充分地自主行为的条件。但是自主性并不代表任意自发的行为,而是具有方向性,能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产生正确认识,并逐渐内化的为社会规范。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和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的过程中,应明确规则的作用。利用规则帮助幼儿养成各方面的好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單位:苏州市高新区镇湖幼儿园)

猜你喜欢

自主性小班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