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创平台引领学生“双创”的途径研究

2018-05-14卢锦明

知识文库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双创文化企业

卢锦明

高校文化创新创业产业基地是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平台。高校要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阶梯式培养“双创”人才,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创意,在帮助创意人进行项目论证与完善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校内创业园区的工位或条件,跟踪指导以促进项目落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最强音。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业基地建设”。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建设者的摇篮,理当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同时,高校也是产生文化创意的重要源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1 高校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阵地

文化创意产业被喻为“第四产业”。由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在创新思维的催生下形成的创意才是当今经济的真正财富,这种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服务)、新市场、新财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是文化科技传播的主阵地,科技人才的高密度集中,决定了其文化创新创意发生器、文创产业孵化器的地位。

我国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建设尚处于萌芽期。一些高校依托高校独特的文化背景、地理区位文化传统、地方产业文化历史等自发形成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这些基地(项目)或依靠地方政府、机构共建推动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如以北京、上海、广州高校为中心的三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或仅凭高校之力进行市场“试水”尚在襁褓之中。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地处长江北岸,依托江苏南通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形成了相关优势专业,集聚了大量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建成“时尚创意空间”,展示并销售带有个人设计理念的服装作品,从而形成“前店后厂”的专业培养模式。

1.1高校是前沿科技的传播地

文化创意离不开科技创新。高校各类专业人才济济,他们既是前沿科技的传播者,也是前沿科技的研发者和引领者,在教育教学、科研岗位为创新型社会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发明专利共计135.6万件,其中高校拥有量占很大一部分,据统计,全国高校发明专利排名前50名的总数就有20万件左右。

1.2高校是优秀文化的传播地

文化创意离不开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各地形成底蕴深厚的独特区域文化都是形成文化创意的土壤和温床。高校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播地,建构与传播的文化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产生好的文化创意。

1.3高校是科技人才的培育地

年轻人独特的视野、多元的思维方式、求知的渴望和敢于挑战的个性,与前沿的科技、专业背景、文化知识相结合,使大学生是 “双创”的生力军。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往往是由他们的创意而生发的,有的直接是文创产业(项目)的CEO。

2 高校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高校在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2.1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双创”认识的高度不到位。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双创”,“双创”也已成为社会热潮,但是一些高校认为创业是将来学生走上社会后考虑的事情,在校学生专业上才学了一点皮毛,专业技能尚未掌握,在校期间创业只能算是小孩子“办家家”,既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又浪费金钱,带坏学风。学生的精力应该全部花在学业上,先把专业学好再说。基于这些认识,学校为了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会形成一系列文件,也会划拨一幢楼或几间教室建起所谓创业基地,但这只是应付上面检查的幌子。

二是对“双创”认识的深度不到位。一些高校认识到“双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直身在“象牙塔”中,对“双创”缺乏深入理解,把“创新创业”简单等同于创业,在创业基地(学生创业园)引进了一些低端、传统的产业项目,让学生摆摆摊子、卖卖东西,看起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项目创新含量严重不够。

2.2机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只满足于“有”,而疏于管理,或是缺少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或是让学生工作、教务工作、招生就业工作等众多部门多头管理以示重视, “多头”管理等于没人管理,结果导致这些产业(项目)基本处于“原生”状态。

二是培育机制不完善。一些高校尚未形成一整套从通识教育、学员选拔到项目孵化等有机机制,甚至缺少专业师资,只能让一些“半路出家”的教师来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和项目指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同时与社会联系不够,缺少与政府、企业、机构的密切配合,尚未形成共育环境,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起码包括校内和社会两个平台。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所搭建的平台形成金字塔式的项目选拔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面向各专业全面開设创新创业基础通识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二是从中遴选一些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进入SYB班学习。SYB(Start Your Busines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倡导的一个培训项目,在我国,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力推施行。三是积极扶持SYB培训后形成的优秀创新创业想法,提供校内创新创业基地,进行孵化与培育。最后,对发育成型的项目进行注册、落地等后续指导。学校还利用各级政府、机构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校外社会平台,指导、组织学生参赛,接受投资人、专家的论证,实现学生 “双创”能力的共育。

3 阶梯式培育“双创”人才的几点思考

高校在培育“双创”人才工作中大有作为,着力形成有效的培育机制,阶梯式培养、选拔人才。

3.1播好种子

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创意,是培养双创人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由于学生接触社会、行业不深,方向感不强,他们有创新创业的冲动,但是往往难以形成较好的创新创业点子。高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等通识课程学习的平台,在学生心里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激发他们形成创新创业的热情,刺激学生寻找“企业想法”,引领他们融入社会“双创”洪流。

1.从“社会热点”中产生创意。“文化自信”和“科技创新”是当代最强音,中国的传统节日、汉服热、“互联网+”“大数据”等社会热点,可以带来许多商机。

2.从“市场痛点”中寻找创意。市场痛点是指现有的产品(服务)未能让消费者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心理落差。现实生活中的产品(服务)不可能十全十美,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与不足,而这一点恰恰是向科技进步、产品更新的原动力,也是引导学生发现商机的主要触发点。

3.从“专业支点”中产生创意。这是学生们最容易想到也最困难的一个创意触发点。说容易,是因为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从自己所学专业入手去寻找创意,这是当下他们最为熟悉的知识能力点;说最不容易,也正是因为他们与社会、行业联系不够紧密,尤其对本专业、行业最前沿的科技动态了解不够,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走向社区、走进企业,多做调研。

4.从“资源亮点”中产生创意。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社会经历,尤其是家庭所在地特有的民俗文化、自然资源、特有物产可以为他们提供产生企业创意的“后仓”。

3.2育好苗子

学生们刚开始产生的企业想法天马行空、五花八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可能性,在进入下一步的由政府主导的“SYB”培训项目班学习后,会在培训师的引导下,进行“企业想法”筛选。

1.培训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带领学生进行论证“企业想法”的可行性,剔除不切实际的企业想法,保留可以实施的项目。一个“企业想法”能够实施,需要多种条件的制约。学生在培训师的引领下,通过SWOT(优势、劣势、机遇、危险)综合分析,进行项目自我论证与完善;再通过成本分析、收入分析预测项目的可能效益。

2.培训师的主要任务之二就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建立与运行,特别要让学生掌握小微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了解小微企业的法律形态的选择方法,熟悉企业团队的建设、预测企业启动资金等,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对创办企业进行预热。

3.培训师的主要任务之三就是将优秀的企业想法(项目)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推荐,让项目有落地的机会。

3.3换好盆子

种子播下了,发芽了,要给它提供成长的土壤。创意想法(项目)经过论证、包装后,学校与社会应尽可能為其提供校内孵化的场地和市场落地机会。

1.校内创新创业园区孵化。高校要加强对校内创新企业园的管理,及时清理失去活力的原有僵尸产业(项目),让充满活力的新项目入驻,给这些产业(项目)提供孵化的场地,形成优胜劣汰、良性运行的创业园区的管理机制。新产业(项目)入驻后,学校要对产业(项目)进行跟踪考核,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如有必要,还可以对产业(项目)主持人提供IYB(改善企业)或EYB(扩大企业)等后续培训服务,帮助产业(项目)改善与发展。

2.市场共育。校内创新创业场所只是创意产业(项目)的孵化地,校内孵化的产业(项目)不应该只在学校创新创业园区这个温室中做一棵盆栽。针对一些已经基本发育成型的产业(项目),学校应提供企业注册服务指导,帮助其从学校走出来、走到市场中, 去接受市场的洗礼,真正成长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

4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高校对这一产业要保持高度热情,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资源,搭好产业孵化与催生平台,为建设创新型社会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基金项目:基于国学资源开发的高校文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编号:GYKY/2017/20)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文化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谁远谁近?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