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高效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2018-05-14康超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习题课组员学情

康超

一、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作业批改

班级多,作业量大。全批全改花费时间多,缺少时间精心备课和思考教与学的关系。遇到时间紧还会出现拖改或不改作业。

学生抄作业现象严重,学情信息反馈不准确,不全面。不可能能做到面批面改,也很难及时纠正和评讲。

2.习题课或作业评讲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习题课和作业评讲,题的难易程度和精度不容易把握,只能采取适中,但也会浪费成绩拔尖学生的时间,不利于培养特优生,还会让优等生觉得老师啰嗦,产生厌烦情绪,对后进生来说也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连中等难度的题都听不懂,还觉得老师讲的快,时间一长就会打击他们的信心,觉得老师的目光和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对学习失去对信心,放弃自己,成为班级的特差生。

3.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一开始就是老师在要求,整堂课都是老师的,老师除了讲课,就是讲题,什么都由老师包办了,学生一直都在被动接受,习惯了,就没了积极性,觉得学习是老师操心的事,跟自己好像没多大关系,不会主动去学习。

二、我的理想教学愿景

一是每天批改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面批面改,得到关心或指导,并且能及时得到讲解和纠错。

二是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没有学生不做作业或是抄写别人作业。

三是课后大家积极主动学习,相互讨论,彼此讲解。

四是除了必要的课程新授,自习课、习题课、作业评讲课尽量还给学生,学生都能主动积极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可望提升自己的成绩。

三、为达到理想教学愿景尝试建立的教学模式

将一个班平均分成六个小组。分组方法:前半期通知学生,努力学习,根据半期考试物理单科成绩,取前六名作为组长。选出组长后,再根据组长成绩从低到高排序为1~6组,然后从第一组开始,由组长自主选择组员,每次只选一人,第一轮完后,第二轮从第6小组反续选择,第三轮再反过来,直到全部选完为止。

我只负责六位组长的学习、作业批改和成绩提升,并承诺每次考试都让他们在90分以上,如果低于90分,我全班检讨。组长的作业全部面批面改,当场讲解并获得学情反馈。六位组长负责六位组员的学习、作业批改和成绩提升,组员的作业由组长面批面改,当场讲解并获得学情反馈。组长获得学情反馈后向再报告,我根据组长的作业反馈和小组学情统计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补讲或疑难解答。

这个模式运行的核心动力是评价机制,每个单元进行一次考试,以小组平均分作为评比标准,平均分最高的小组加5分,并且免交试卷复印费用,从高到底依次加5,4,3,2,1,0分,最后一名,没有加分,并且抄试卷一遍。期末计算学期总分,总分最高的小组,假期没有物理作业,排名越靠后,作业越多,最后一名的作业会很繁重。

用评价把一个小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小组内每位同学都会显得很重要,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荣辱与共。单靠个人成绩是很难取胜的,必须整体提升,自己的成绩不再只是自己的,也会给集体带来荣誉或是影响集体的名次,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小组成员的关注和关心,彼此鼓励,也彼此监督。如果有学生不学习,或抄作业,其余组员会监督他,提醒他,也愿意帮组他,会让学生感觉到温暖,就算是小小的进步,组员都会表扬他,让学生感觉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充满信心和斗志。

为解决小组内学生的组长梦,设立了组长变动机制,如果小组内某位学生的成绩连续三次超过组长,这位学生便成为该组的组长,组长变为组员。平时上课的时间除了新授,大部分时间都交给组长安排小组内组员相互讨论或互相讲解,或一起复习抽问。

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组长任务重,压力大,花費时间多,不想担任组长

解决办法,设立小组讲师,把小组内成绩拔尖的另一位同学提拔为小组讲师,小组长每次先给小组讲师评改作业,讨论清楚以后,小组长和小组讲师一起完成小组内作业的批改和评讲,他们还可以自己寻找帮手共同完成。

2.小组内个别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学习不积极,不上心

已经放弃了学习的学生,觉得成绩好与坏无所谓,不服从小组长的安排,作业不上心,讨论不积极。觉得反正就是抄一遍试卷,学不学无关紧要。

解决办法:把最后一名的处罚办法改为平均分60分以下抄三遍试卷,60到70分抄两遍试卷,70到80分抄一遍试卷,80分以上不处罚。小组内可以由组员商讨增加奖励或处罚办法。

3.小组内学生差别很大,有的学生知识掌握起来很困难,讲解难度大

解决办法:让组长自己把握学生层次,作不同的要求,不一刀切,让学生在压力中感受轻松和理解,循序渐进,感受点滴进步带来的快乐。

五、该模式暂时产生的效果

1.批改作业很轻松,加强了与组长的沟通,增强了组长的学习激情,培养了特优生。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杜绝了特差生。

3.课堂氛围良好,尤其是习题课和作业评讲课,学生参与度很高。

4.成绩提升较快,尤其是平均分的增长很明显。

猜你喜欢

习题课组员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小组长不好当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