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2018-05-14胡佳利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小数点平均数梯形

胡佳利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方法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例如,如我在教学“小数点搬家”时,课件出示“蚂蚁快餐厅”的情境图,当价格标0.01元时,“这么多客人”!当价格标0.10元时,“涨价了”;当价格标1.00元时,“太贵了”!引导学习提问:是什么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说一说。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触发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定义、法则、公式等数学结论“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启发学生参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自己去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摆、拼、切、凑”等方法,自己找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想到两个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从而推出了一个梯形的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也有的学生发现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而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上底×高÷2”、“下底×高÷2”,就能得出上底×高÷2+下底×高÷2=底×高÷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被推出来了。最后教师再次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公式中要除以2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获取了知识,同时自主探究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会想方设法去“摆、拼、切、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強烈的心理体验,即数学知识来自实践,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更使学生兴趣横生。例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轮子行不行?屋顶架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行吗?罐头盒为什么大都是圆柱形的?其他形状的为什么少见?还可以把生活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米买菜等这些天天遇到的问题,编成例题或习题。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使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更充满了生活情趣。

四、进行信息反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堂练习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差异。及时调整教学以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并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指导力度。如在学习了《小数点搬家》后,知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反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它的1/100……通过两只手左右地比划,明确向左向右移动的方向,可以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避免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造成负面的效应。

五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总结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知识和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与反思。通过总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通过反思,使学生了解自己掌握新知识及发现新问题的情况。例如,教学《平均数》,课后总结与反思时我说:“哪位同学能以‘我学到了‘用什么方法学到的来总结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大家抢着发言,有的说,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平均数;也有的说,我知道了可以用“平均数=总数量÷份数”这个公式去求平均数;还有的学生说,我懂得了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平均数有时是几个数中“匀”出来的。这样的总结与反思,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重任。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小数点平均数梯形
自卑的梯形弟弟
不一样的平均数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
小数点,快乐点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