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探究性阅读能力

2018-05-14王献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探究性探究阅读教学

王献玲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探究性阅读能力,要以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为前提,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被动阅读为主动探究,进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探究性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那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语文探究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语文探究性阅读能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巧设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巧妙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的探究意思,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之下主动地阅读。例如学习《青山不老》一文,全文就围绕学生的疑问“青山为什么不会老?”围绕“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环境是什么样子?”展开,经过学生探究性阅读,又回到“青山不会老的原因”?这个问题的研讨,教学在环环相扣的疑问中铺开、收拢,再铺开,激起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

2.好的朗读指导,能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好的朗读指导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启迪学生思维。如《搭石》中重点段落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结合形体语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一句话,让学生读了还想读,百读不厌。

3.创设和谐的阅读情境,可以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景教学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把枯燥的条款放在了逼真的环境中,使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教学《秋天的雨》一课,让学生回忆自己身处雨中的情景……如果教师能将这一生活场景“嫁接”到课堂上,一定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雨中的喜悦和兴奋,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制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師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围绕学习内容、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在引导、品研中探究阅读

抓住重点词句、语段,深入研读,读中深思,读中品味,读中感悟,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升华思想,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进一步地陶冶情感。如教学《一夜的工作》,对“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可以组织学生评价讨论:“到底花生米是否增加?”让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理由。教师可相机诱导,让学生反复品读,思考探究:增加了分量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可见平时没有客人时是不是更少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周总理的生活简朴。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作者谴词造句的准确,还有利于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2.在思考、辩析中探究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内心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求知、探究欲极强,对文章中有异议的观点喜欢进行争鸣,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时,学生提出“音乐学院的教授干嘛谎称聋子去鼓励帮助作者?虽说是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为什么不实话实说,直接帮助作者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了,阅读能力在思考和辩论中得到提升。

3.在延展、想象中探究阅读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多元求异中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长相思》这首诗时,讲到“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句时,引导学生:是什么扰乱了作者的思想梦?故园为什么没这样的声音?故园有什么声?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家乡的情景,在学生延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升华主题,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要注重多种学习能力相结合课堂训练

1.读思结合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中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读写相结合的训练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举措,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指导学生阅读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以及写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的场面时,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你身边人物的外貌的片段,写一写通过人物动作表现人物的片段。安排这样的习作练习,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习作水平。

3.阅读和概括相结合的训练

分析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就抓不住重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利用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有效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好“引、研、探、展”各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活动,在获得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性、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涤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J].文理导航旬刊,2011,(21):95-95

[2]吴夏梅.巧用教材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13) :77-77

猜你喜欢

探究性探究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