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语感培养初探

2018-05-14廖素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范读语言文字语感

廖素玲

一、融情范读,熏陶语感

在范读课文阶段,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熏陶语感”的作用。教师在范读时,倘能够动情、入境,用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经验直接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准确、鲜明的感知,甚至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学生将有可能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意蕴,从而获得“即时语感”。

特别是针对一些抒情性的课文,教师投入自己的真情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快会给学生一些情绪上的感染,进而整体把握住课文蕴涵的感情。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心,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步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

二、多读多背中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中我们要落实一个“读”字,使学生逐渐具有对语感的敏锐感觉。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心理行为。通过“读”所获的语感多具有“感性”的因素,语感的训练必须在“理性”上下功夫,指导学生深入推敲词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朗读,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谦辞造句的准确性,生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

1.熟读成诵

小学生记忆力旺盛。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背下来,绝不会是过重的负担。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妙,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2广泛阅读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小学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做到一篇带多篇。教育家们研究减轻学生负担,使学习变得轻松的解决办法之一是使学生大量阅读。实践表明:但凡爱读书的学生语感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阅读量的不足。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等有趣的读物;中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生动的故事,可推荐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喜欢文质兼美的内容,可推荐读名篇佳作、历史名著等。

3.评价促感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在引导学生感悟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位学生的“悟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教师不要追求统一的认识和感情标准,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发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全班抽评等方式,开展阅读反思与批判,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使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感悟主题,升华语感

(一)感悟文中形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依靠想象使人对语言的感受进入一個全新的境界。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给学生创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

(二)感悟文中情

训练学生的语感,就是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透过文字感受作者那起伏的情感。在教学有争议的时候,我没有帮学生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词句来理解感悟文中情,学生乐于接受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感悟文中理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每一篇课文,作者都寓意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必须让学生理解其内涵,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更好的学会作者的布局谋篇

四、加强语言实践

“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一是说中强化。阅读教学中,努力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头交际;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朗读、说话、演讲,或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转述等,深化感悟。二是练中强化。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深化感悟。三是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把生活当做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感训练,充分展现个性化的主观感受,充分流露内心的情,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言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与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心理过程相一致,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每个人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创新的见解,只有带领学生去感悟语言,才能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对文章的内容、感情、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学生其言皆出自吾之口,其情皆如出吾之心,其境皆如出吾之胸的境界。感世界,充分表现个人的智慧灵气,最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范读语言文字语感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