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上谓道,形下谓器

2018-05-14曲阳刘春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曲阳 刘春

一、厘清概念,根植教学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核心”的释义为“中心,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说)”,“素养”释义为“平日的修养”。其内涵是个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所习得的主要能力。这俨然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阐述的总体框架有些许出入。林崇德先生主张“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可见“核心素养”中“核心”一词,远非浅藏于“字面”辄止。正如郑新丽所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解决复杂问题和不可预测情境的最关键和最具生长性的素养。”而凌宗伟先生也表示核心素养非唯一中心素养、高标素养、个性素养,而是受教育者所应具备的多元素养、关键素养、基础素养、共同素养。据此,“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其执着于“核心”还是“综合”,不如明辨三大方面何为主体,六大素养何为关键,十八个基本点如何辅之,进而相互作用,彼此玉成。

基于以上对“核心素养”的分析,中学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发挥“核心素养”的价值,首先要立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中对于“语文素养”有明确地阐释,指出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可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位于基础,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现两大属性的融合,而这恰恰与“核心素养”的宗旨不谋而合。

二、微观课堂,把握学情

语文课程饱含的情感价值博大精深;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完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的关键。基于“新课标”中对“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践行“核心素养”的初衷,还要掌握课堂学生的实情,进而有目的、有侧重地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核心素养”。因而,一线语文教师要率先拷问自己有关教育目标的问题——语文教学是要将学生培养为“答题机器”,还是一个具有饱满情感的“全面发展的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绝大多数以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为蓝本,遵循“三维目标”框架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到学习知识、精进技能、掌握方法等方面,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则较少问津。这一问题的产生,除了“应试教育”的禁锢,教师本身的教学研究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语文课放弃了语文应有的审美情感旨趣,仅仅“教过”“学过”一堂课,余味寥寥,意兴索然,令人叹息。

三、谋划方略,探寻出路

(一)循序原则

1. 核心素养與教师素养彼此关联

欲立学生之德,必先砥砺先生之德。“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方面要求学生能学习、理解、运用人文与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涵养内在精神,形成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可见,语文教师在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教学时不能将错误或未有定论的文化知识讲授给学生,这与教师的职责相悖,更与“核心素养”中的精神相抵。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前提假设,它不仅能够促进每一个体(学生和老师)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运行良好的社会。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面对应试教育,多数学生无法实现知识迁移,宿构套嵌不在少数。因而,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除了把文本的选字用词的考究,各种修辞、表达方式的斟酌,如何将情感融于字里行间等工具性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择取更多与生活有关的例子,促成学生学会观察、体悟生活,丰富思想,进而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到学以致用。

3. 与时偕行,启发诱导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面对那些精美的课文,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动态中能感同身受。要智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有效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二)贯穿始终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作为隐性线索具有潜在的生成力。教师要善于引入诸多鲜活元素,丰富并活化语文教学。无论是“核心素养”还是“语文素养”我们都要善于择其精要,以一贯之。因而,语文教师要怀揣自信,将更多话语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除此,还应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联结推演、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更形象地隐喻为“大音希声扫阴翳,拨开云雾见青天”,在答疑解惑同时为学生暗示玄机,引领方向,守望未来。

(三)反躬自省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角色之一,要实现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学目标,首先便要全方位提升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后记、教研等方式来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简单记录和比较,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辩证反思每一教学阶段中的不足,也为接下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积累经验。其间,不乏优秀教师可以应激调整,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做到淡定处之、从容应对。每位教师都是一面镜子,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同行交流共享,勤于“以人为鉴”。

良师益友才是教育的智慧。掌握学情不止于学习情况,还要洞察学生的内心,教师只有在与学生彼此尊重,相互倾听中达到精神的共通,改变语文课堂中教师占主导的授课形式,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因材辨势,方能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教学。而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四、结语

教书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传承与分享,这潜在的思想际会,便浸润于“核心素养”辉映下的中学语文课堂中,更会绵延于教室聚散之外。故而,语文教师应不断自省、检视自身,强大自己。因为,教育的主体在于学生,他们是每一位师者“一辈子的目送,穿越千山万水”。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