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抠字眼儿”中渗透读书方法
2018-05-14扈绪兰
扈绪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师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卡片)看,同学们!还记得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是谁?
生:(纷纷回答)陶罐和铁罐!
师:是啊!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铁罐常常奚落陶罐。(师边说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生也跟随师的语气一起说起来)
师:铁罐究竟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请你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生默读课文,师根据生的汇报出示课件。)
(一)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我们应该分别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两句对话呢?
生:用傲慢和谦虚的语气。
师:请你把话说完整,老师用了“分别”这个词,你该怎样回答?
生:用傲慢的语气来读铁罐说的话,用谦虚的语气来读陶罐说的话。
(师顺势将“傲慢”词卡贴在铁罐图片旁边,将“谦虚” 词卡贴在陶罐图片旁边。)
师:你说得真好。那你能说说这样读的原因吗?
生:课文中有提示语。
师:你真会读书!根据提示语的帮助,我们怎样才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呢?
师指名,生读。
师:这位同学刚刚重读了几个词,谁听出来了?
生:他重读了“陶罐子”和“碰”。
师:我们来问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要重读“陶罐子”和“碰”这两个词呢?
生:我从标点符号看出来的,因为陶罐子后面有个“!”,所以应该读得重一点。而且“碰”是个动词,我觉得应该重读。
师:你真会观察!(师指着“你敢碰我吗?”)读这句的时候,后面有个“?”语调应该怎么样呢?
生:语调上扬。
师:对!要读出挑衅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谁来试试?
师指名,生读(指着黑板上的陶罐图片)。
师:真是一个骄傲的铁罐。陶罐呢?谁来读?
师指名,生读。
师:你读得很平静。读出了陶罐的谦虚。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陶罐和铁罐说的话,从称呼上看,还能发现什么?
生:我还发现陶罐很有礼貌,因为他叫铁罐 “铁罐兄弟”。
师:你真爱动脑筋啊。谁愿意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读?
师指名,生读。同桌两人分角色读,展示读。
师:同学们之所以能读得这么好,借助了提示语,借助了重点词语和标点,然后加上了表情和动作表演读。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对话。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朗读,渗透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借助提示语、关键词句的帮助读,然后加上了表情和动作朗读表演,最后走进了他们的内心进一步理解读。)
(二)学生自主学习后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师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后三组对话,分角色朗读,注意借助了提示语的帮助,借助了重点词语和标点的帮助,然后加上了表情和动作表演读。注意:在最后两组对话中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2、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哪个小组来主动汇报?两位同学分角色读,其他两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小组主动汇报,两生分角色读。
生:她借助 “轻蔑” 这个提示语来读铁罐说的话,因为后面有个“!”,所以把 “懦弱的东西” 这个词重读了。
(师顺势将“轻蔑”词卡贴在铁罐图片旁边)
生:她还加上了表情和动作。
师:是啊,请这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表演一下。
生绘声绘色地说铁罐的话,赢得掌声鼓励。
生:他借助 “争辩” 这个提示语来读陶罐说的话。
(师顺势将“争辩”词卡贴在陶罐图片旁边。)
师:我觉得你读得少了一点理直气壮的感觉,能不能再试试?
生再读,读出陶罐的“并不是懦弱”。
(课件出示:“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小组主动汇报。两生分角色读,两生评价。
生读铁罐的话,表情很恼怒。
生:他借助“恼怒”这个词语读铁罐的话,这句话有两个“!”语气更加重。
生:他还重读了“破”。
师:铁罐这么恼怒,陶罐反应怎样?
生:陶罐还是很平静。
師:你为陶罐加的提示语是什么?
生:心平气和。
生:友好。
师:陶罐心平气和地说……
生齐读。
师:陶罐友好地说……
生齐读。
师:“和睦相处”是什么意思?
生:友好相处,不争吵。
师:解释的真棒!那我们同学之间也需要……。
生:和睦相处。
师:我们家人之间也需要……
生:和睦相处。
(评析: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生生互评,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借助重点词句和标点符号,感受故事情节,把握读书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解词语的习惯。)
(课件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生读,表情动作丰富。
师:你想给铁罐的话加什么提示语?
生:火冒三丈。因为铁罐听了陶罐的话,觉得说不过他了,心里就更生气了。
师:你能联系上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铁罐的内心,真会读书。还能加什么提示语?
生:暴跳如雷。
师:这个词也不错!你来试着读一读。
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
师:(指着黑板上的词卡)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生:火冒三丈。
师:(指着黑板上的词卡)而陶罐始终是……
生:谦虚。
3、整体朗读感悟:师生配乐分角色表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奚落陶罐的。现在,你能说说“奚落”的意思了吗?
生:讽刺。
师:怎么讽刺呢?
生:说不好听的话。
师:用尖酸、刻薄的话来讽刺别人。这就是“奚落”。那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呢?
生:铁罐觉得自己坚硬,而陶罐容易碎。
师:说得真好!坚硬是铁罐的长处,易碎是陶罐的短处。
(师顺势板书)
(评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边听边思考。)
三、揭示结局,领会寓意
师: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这两个罐子最后怎样了呢?
师:请你默读第10~17自然段,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结局的词语和句子。
生默读、圈画后汇报。
师:谁来用文中的词句说说陶罐的结局?
生: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师:如果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生:(纷纷回答)价值连城、无价之宝。
师:同学们平时肯定特别爱读书,善于积累,这两个词语用的真好!铁罐的结局呢?
生:铁罐连影子也没见到。
师:也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生:无影无踪、不复存在。
师:都是盛东西的罐子,为什么结局却不一样呢?
生:它们的材质不一样,铁罐容易氧化。
师:你懂得真多,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在网上查了资料。
师:你瞧,如果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就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
(师出示三种不同形态的铁罐,小结:铁很活泼,能和氧结合变成氧化铁,那是一种红褐色粉末,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的样子。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一层层氧化,一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
(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总结:骄傲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结果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谦虚的陶罐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待人友好,最后成了无价之宝。 )
(评析:科学知识渗透,实现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的初步融合,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善于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师: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对铁罐说,不要太骄傲,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
生:我想对陶罐说,铁罐一直奚落你,你却仍然对铁罐谦虚友好,而且很有礼貌,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想对自己说,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和别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师: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不仅要取长补短,还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评析: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學生大胆说、主动说,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用评价语或者手势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发言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想象练笔
1、以《铁罐和陶罐》为题,重编这个故事。
2、以《文具盒的争吵》为题,仿写一个故事。
(评析:培养学生仿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及时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习惯,做到学语文、用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