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病理生理学移动微课教学平台的建设

2018-05-14王槐高孔霞郭向华顾帝水李彬彬周艳芳

科技风 2018年23期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移动学习微课

王槐高 孔霞 郭向华 顾帝水 李彬彬 周艳芳

摘 要: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微课和移动学习进行了分析,针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特点与需求,研究设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课教学资源平台-移动微课,并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案。该平台的建设及学习模式的应用,是经典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可为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的参考。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课;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起着“桥梁”作用的医学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强,要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其实践性也非常强,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移动微课,建设一个移动微课学习系统,有利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也拓宽了课程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效果监控体系,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

1 移动学习的概述

1.1 移动学习的定义、发展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对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1]移动学习模式的实现要依靠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两大基本条件,而日新月异的众多软件、硬件的升级换代和使用也促成了移动学习的社会环境,也是移动学习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显示,有82%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54%的学生认为微视频学习效果更好。[2]智能移动终端特别是手机的普及、4G网络的提速和无所不在的WIFI,为高校学生通过手机进行学习交流提供了更灵活选择方式、更自由的空间,学习模式有了更多选择。

1.2 移动学习的特点、优势

移动学习是以移动技术的为基础的数字化学习,带给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全新变革,其主要特点及优势有:①移动性:学习者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或在线的形式,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交流,有利于碎片化学习。②广泛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学习,以促进全面发展。③个性化: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基础、习惯及需求,自我设计学习内容和进度,以更大效率地消化、吸收知识。④交互性:学习者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实时的交流互动,,可以增进学友感情、刺激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2 微课的概述

2.1 微课的定义、发展

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要求,微课指时间在5-20分钟以内,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主要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作业题或思考题的一种微视频。[3]微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已经有可汗学院、中国微课网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等影响力较大的微课教学资源网站,已开发了基于安卓(Android)系统的移动微课教学平台,能满足更多用户对微课教学资源的需求,提高了微课教学模式的普及率。[4]

2.2 微课的特点、优势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根据微课的制作形式、设计内容、围绕的主题等角度,其主要特点及优势有:①时间短: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更有利于碎片化学习。②内容精:精简的内容,主题突出,有利于学习者对重要知识的消化和积累。③容量小,动态性强:小容量的学习资料,有利于移动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各教学环节出现的情况随时进行更新和完善。

3 移动微课的设计、建设及使用

3.1 移动微课的设计

移动微课的构成如图1及图2所示,移动微课的客户端,学生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在平台中快捷登录。①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如微信或支付宝等流行APP扫描即可登陆。②主要界面包括视频、课件、测试、互动。客户端的后台管理经教师登录,同样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登录,除学生登陆的权益功能外,教师还可以:①参与发起提问、回答提问等互动环节。②发起课堂内或课堂外测评。③统计分析学生登陆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移动微课的服务器端包括微视频、微课件、微测试、师生互动等资源的建设及更新。

3.2 移动微课的资源建设

移动微课的资源建设是移动学习及微课开展的核心,针对课程系统的4大组成部分,需要开展全面、深入的建设工作。①微视频的建设:可根据已有教学或实验视频进行编辑加工,这样又节省时间、精力,又能找到丰富、全面的视频素材;也可根据他人的经验,[2]制作新的视频。②微课件的建设:已有课件的编辑加工、更新;新制作合适的课件。③微测试的建设:完成题库建设;设计测试卷模板;测试评价系统的建设。④师生互动模块的建设:动态提问及解答;平台内信息交流;嫁接、借助泛用社交媒体如微信群、QQ群辅以课堂互动。

3.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 “移动微课”的移动学习模式

1)预习。利用移动微课引导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登录平台,制作并上传预习微课件或微视频,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预习。比如在学习发热章节前,可以制作针对发热预习的微课件,可针对基本健康人体体温恒定的机制、发热与过热的异同点、发热激活物与内生致热原的关系等方面设计思考题。

2)复习。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传统课堂教学对部分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知识,有较大的难度。授课教师可把承上啟下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件或微视频,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复习消化。比如酸碱平衡紊乱章节,可结合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分类,理顺4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发病机制;并可提供简单的临床病例,进行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这样就可以帮助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随时随地地反复学习,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应用。

3)实验操作指导。通过移动微课系统,自主学习实验课的预习微课件特别是微视频,可让学生轻松预习实验,清楚实验目的、具体步骤及预期结果,增强了实验的可指导性,不仅可以解决实验示教难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6]

4)答疑。通过移动微课互动系统,针对焦点问题,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讨论小组,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实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并可讲焦点、难点的解答制作成微课,以帮助更多需要解答的学生。

5)测评①课堂内测评:可针对课中的重点或难点环节,设计5-10个关于基本概念、基本机制的客观题,当堂让学生登陆测试。教师通过评测系统的统计分析信息,随时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再决定授课进度。②课堂外测评:学生可以针对某章节进行自主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以调整学习时间、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设计测试卷发起测试,比如期中测试或复习测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所得成绩可以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6)调查。通过移动微课的测评系统,设计调查问卷,可针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完整、随机、高效的调查。

4 结语

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而微课最好的载体是智能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随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普及,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微课平台为大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利用微课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因此必将成为一种流行、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病理生理学移动微课,为学生移动学习提供了资源和环境,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有一定的补充,也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有一定的促进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侯志鑫,王移芝.基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职教,2014(6):68-71.

[2]李刚.移动学习下微视频设计与研究[J].生物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研究,2016(10):425-426.

[3]吴汉东,于洋,郭雪松.高等医学院校微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42-43.

[4]任靜.“互联网+”环境下微课资源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17(6):165-166.

[5]陈玉,王迪,杨金明,等.基于微课资源的运筹学课程移动学习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5):172-173.

[6]李佩琴,杨少芬,周春辉,等.微课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4:202-203.

作者简介:王槐高(1978-),男,广东东莞人,医学硕士,讲师,广东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研究方向:肿瘤防治。

猜你喜欢

病理生理学移动学习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慕课教育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