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8-05-14陈丽
陈丽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都十分迅速,各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亦有所提高,因此培养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各学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以技工学校经管类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教育部的重视,新华网北京2018年2月22日电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7种形式合作。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应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已经初步得到大家的肯定,是大多数职业技工学校的特点,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适用性人才。虽然,“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各职校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取得的认可度也越来越好,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出现,
一、当前技工学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校企合作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生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当学生真正的进入公司实习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 ,基本上用不上,心理的落差很大,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其主要涉及的问题有:
(一)学校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老师
对于经管类专业而言,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所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专业课课程也很多。而相对而言学生的精力时间有限,若只开设针对就业的单一课程无法满足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开设全部课程又会出现很多学生在之后的工作中完全用不到的内容,对于教学资源而言,也是极大的消耗,耗费学校的资源,也浪费学生的精力时间。
技工学校的大部分老师缺少在企业实践经验,而且基本很多老师都是很年轻,从高等院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技校聘任老师,缺乏在各行各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尽管有的学校要求在校的专业技术老师,必须每年到企业带一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锻炼。虽然如此,但效果不佳,因为很多学生进入到企业,从事一线最基础的工作,并非从事管理,这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并不能得到实际的锻炼。
(二)企业方面,企业校企合作理念不足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 此 可 见 校 企 合 作 对 我 国 提 升 教 育 水平、培养优质人才、促进转型化发展的重要性。而企业的主要目标是以盈利为目的。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们普遍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与企业无关,企业只是选贤用人。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当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趋利避害。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只有在双赢、互利的情况下,合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二、当前技工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解决对策的探究
(一)建立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及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学校应成立实习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以”双师型”老师为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扩充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企业实践,经管类教学改革中,首要进行的就是对校企合作双赢办学理念转变。在校企合作共赢办学理念的应用中,应该加强对学校合作的对接企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在校企合作双赢教学理念應用下,经管类专业应该制定专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及时的将教学措施部署实施好。另外,职业学校必须与企业就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学徒培养达成合作协议的,应当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并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
(二)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学校应从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宣传,以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从学生进校的时候,就应让学生懂得实习课程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只有通过实习,才能让学生能很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学到相应的工作技能,才能更好的就业。
(三)提高师资力量,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
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校企结合”教学理念的认识,可以采取一些激励的方式让专业技术教师更愿意下企业去实习,当然,学校也可以聘用企业人士或专业人士到学校当作实习指导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实习,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工院校经管理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也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与发展,当然也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因此,新时代下的技工学校的合作教学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单位为广东工业制造技工学校,身份证号为 43048119881121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