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直播中的受众社交心理研究
2018-05-14王卿张梦丽邓科李嘉浩
王卿?张梦丽?邓科?李嘉浩
随着网络直播这一新型互联网业态的发展,越来越多素人都参与进来。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个案访谈的方法,以探究网络直播受众的心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观看受众以青年为主,多分布于二三线城市,且个人素质良莠不齐,观看行为主要为了满足个人自我表露以及共享无聊的心理,从而获得群体认同感。
随着直播门槛的降低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网络直播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这一行业在影响力、经济收入、用户人数等方面都发展较快,因而研究网络直播时代下的受众心理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本小组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个案访谈的方法,以素人直播的观众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交心理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其中,问卷回收508份,回收率为95%,共分析5个个案,对14位对象进行深度访谈。
一、素人直播受众的群像特征
(一)青年为主
问卷数据显示,素人直播App的用户主要在80、90之后的人群。游戏类直播很受欢迎,占全量的30.56%,其中90后占比81.82%,男性占比70%,女性多集中于歌舞文艺、生活类吃播以及聊天类直播。95后是主要的用户群,除体育类型直播外在其余类型人数占比最高。
(二)多分布于二三线城镇
在移动用户地域分布中,一二线城市偏实用,三四线更娱乐,视频、音乐、游戏、娱乐、拍摄美化等是他们使用的主要应用。9158的掌舵者傅政军承认:“我们的典型客户就两类,其中90%左右是三四线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另外10%则是一些中高收入群體的小老板,如煤老板、包工头等。”
(三)受众素质良莠不齐
尽管直播受众数量增长趋势良好,但其层次区分严重。大部分网民上网的目的是分散精力和压力,因此会出现与主播的低俗互动,煽动性强,内容露骨。同时“网络喷子”“键盘侠”“黑粉”数量大幅增加,他们大规模发布虚假信息、不良网站链接,这也使网络环境变得污浊不堪。
二、直播平台中的自我表露
华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张同学因热爱守望先锋这款游戏,成为一名斗鱼直播平台游戏类主播。当问及她是否是出于想要表达自我的原因才当上了主播,她微微点头,“算是。”
事实上,在直播中,观众也存在着自我表露的心理。广东海洋大学的胡同学表示,“在弹幕评论中看到别人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会疯狂地点红心。”同样,华南师大的陈同学也表示,他有时看弹幕“会自言自语,对喜欢的内容会口头表示赞同。”此外,如果主播说出了观众的心声,和观众有共鸣之处,一些受访者表示“会给他打赏”。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个人参与到人际交往的动态过程中,自我表露又可以被看作网络虚拟环境下一种新的人际之间交互的过程。
三、直播平台中的群体认同
麦独孤在其《社会心理学导论》中认为,人类具有“结群本能”,人类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是其娱乐的基本条件。当所有人都被同一种情绪所感染时,这比无目的的聚集更能满足合群的本能。问卷数据表明,20%的受众是因为喜欢平台互动的氛围而观看直播。当问及观看直播所带来的影响时,18.06%的人认为可以获得社交的满足感。
在直播中,观众在某种程度上加入了一种无明确规章的、成员地位与角色都不确定的群体。这一群体正如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提及的基于想象而结合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心理学上的‘社会事实”群体。观众在群体中获得的安全感、自尊、归属认同等又强化了个体对于直播观看的习惯。
四、共享无聊:媒介陪伴功能的新表现
问卷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观众认为自己是因为“觉得无聊”、“借直播来打发时间”的。此外,62.5%的人认为观看直播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放松,这也是媒介陪伴功能的新表现。
以“美拍直播案例”作为娱乐直播的分析对象印证,本小组发现观众渴望被关注和互动的心理,他们会通过评论刷屏和送礼物引起主播的注意并得到其回应。数据表明,37.5%的人在直播的过程中经常评论,而且评论者大多数都是单身的人,已婚者发送评论的只占21.25%,有陪伴需求的人比没有的人会更多地参与直播的互动,媒介的陪伴功能重要性由此凸显。
而观看“萌宠直播”的用户大多是80、90后,他们的共同点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对于经济一般、地位不高、人脉不广的年轻人来说,从萌宠直播中获得的一种暖心的安慰与陪伴,对于孤独的他们是一份必不可少的慰藉。
这些社交互动本身基于现代人生活在城市中渴望更丰富的精神寄托、寻求陪伴的需求,网络直播是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双向社交模式之一,未来还会萌生出更多类似的社交互动模式。
五、结语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以青年为主的观众众观看直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精力和压力,满足个人的自我表露以及共享无聊的心理,从而获得群体认同感。但沉迷直播的大众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让娱乐取代思索,直播平台也不能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要承担起媒介应有的道义与责任。(作者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