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

2018-05-14董毅

今日财富 2018年23期
关键词:财政性公共财政教育经费

董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继而财政性教育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本文从总量、结构和区域三个方面对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性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优化财政性教育投入结构、均衡各地区财政性教育投入和构建教育资金绩效评价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总体发展水平现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全民素质的提升、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不仅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是教育投入的主要渠道,且在支持教育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基于上述背景下,分析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现状分析

(一)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状况

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自改革开放之后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在2007年至2016年这十年中,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保持上升态势,并在2016年达到31396.25亿元,增长了2.8倍。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总量上较之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教育经费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因而出现了渠道单一、经费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发展。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来看,从2007年开始,比例在不断上升,到2012年达到最高值4.28%。之后缓慢下降,在2016年降至4.22%。国际教科文组织认为,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3.64万元,已经远超过1000美元,而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的3.93%,不足4%。由此可见,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近年来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仍然逐年增加,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投入总量仍亟需加大。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结构状况

从我国现阶段财政性教育投入在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情况来看,政府将大部分财政性教育资金投入在高等教育上,因而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比最大。由表1所示,201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18747.65元,约为普通小学的1.96倍。从由2016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来看,普通高等学校为8067.26元,约为普通小学的3倍,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的2.3倍和2.5倍,差距显而易见。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三级教育的财政投入上,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高,而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可见政府对具有更大社会效益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三级教育投入的不尽合理,不仅会导致三级教育的发展不平衡,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公平。

(三)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区域状况

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划分标准,本文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东部地区,把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中部地区,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西部地区,制作出2016年东、中、西部各省平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情况图。如图2所示,东部、中部、西部的省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呈阶梯状,由东部至西部逐渐升高,东部、的省均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约是中部的1.3倍、西部的1.8倍。东、中、西部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到中西部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改革策略

(一)加大財政性教育投入

有研究表明,财政教育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贡献率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水平,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通过促进教育的发展来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落实。而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根本上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GDP和GNP的总量,同时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的GDP比例,为财政性教育投入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优化财政性教育投入结构

针对我国教育投入结构中初等教育投入过低,中等教育投入不足和高等教育投入过高的状况,政府应合理规划对财政性教育的投入,向教育投入结构合理化转变,加大对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投入的重点。除此之外,政府应充分重视义务教育的建设,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仅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缩小贫富差距、打破阶层固化的有效途径。

(三)均衡各地区财政性教育投入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的中央财政性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性教育投入总和远不及东部。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且具有信号功能,而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一部分群体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些潜在的能力较强的人得不到筛选的机会,更不会有证明其能力强的信号,继而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应继续加大中西部的教育投入力度,弥补其物质资本的不足,实现东、中、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构建教育资金绩效评价激励机制

建议由教育、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教育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地绩效评价,特别对财政投入的教育专项资金要重点进行评价监控。政府对被评价地区或单位的评价结果进行奖惩,并作为上级财政、教育部门制定和批准被评价地区或单位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构建教育资金绩效评价机制,不仅会使教育经费投入的数据更加精准,更重要的是能使有限的教育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国家加大对教育财政性投入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定量、定性依据。(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财政性公共财政教育经费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教育投入对人力资本贡献度的分析
区域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基层行财政性缴存款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