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二线城市在当前“抢人”浪潮下该何去何从
2018-05-14朱梦霆
朱梦霆
在过去两年里,抢人成为一个重要热议话题。从本科生到高端技术性人才,都成为了抢人的对象。本文根据过去两年里各大城市抢人的政策着手进行分析,为二线城市以及各即将毕业的人才提出相关思考。
截至到2018年5月,全国上下有将近30多座城市正在用各种优惠政策加入到“抢人”的浪潮中来,西安、武汉、济南、沈阳、杭州,30多个城市不断解锁新的“抢人”新姿势:送户口、送房补、送路费,上至博士博士后,下至专业技术人员,各种高难度的政策在这场“抢人”风潮中一一被解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求贤的传统,这一次的动静更大,这股“抢人”的风潮从黄土高原呼啸而下,刮倒了大江南北。二线城市对人才的政策总体来说收效良好。
无论是送钱还是送房,这股浪潮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值的我们每一个应届毕业生深思,值此之际,我对当前二线城市的“抢人”抢人浪潮稍作分析。
一、抢人政策应与城市的发展节奏相匹配
由于各大城市抢人政策比较猛烈,以西安为例,学历落后仅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申请办理西安户口,其快速的办理效率成为其抢人的王牌。今年以来,已经有30多万人落户西安。作为抢人第一城,西安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近两年来,三星、腾讯、京东、吉利、比亚迪、华润、亚马逊等知名企业相继在西安落户,签约引进项目达到847个,大多数都是在近两年内完成的,可以极大的解决人才引进后的找工作的担忧。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30多万人一时间落户到一个城市,必然会加入到该城市的道路、医院、學校、住房等公共资源的使用当中,对城市造成压力,交通、教育、医疗这些资源能否跟上,也有可能是落户一是喜悦,随后就是持续很多年的买房摇号、买车摇号、上学摇号、看病摇号,甚至墓地也要摇号。
二、抢人浪潮的背后是国家、社会老龄化的危机
抢人太招人眼球了,以至于我们差点忽视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生育率已经连续20年呈现“低生育水平”。国家统计局抽查的2010-2014年我国的生育率分别为1.18,1.04,1.26,1.24,1.27,其平均值1.2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健康人口世代更替标准2.0。各个城市不惜以送户口送补贴来抢人,折射的不仅仅是官方对于“人口”认识的转变,还有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焦虑”。曾经,“人口”被视为负担、累赘和混乱的根源,是经济发展的阻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口也是一种巨大的财富,中国能有今天的成果,要归功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当前,东北部分城市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五分之一以上,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能否处理好人口的问题,关系到一个城市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如果不能解决人的问题,更不要谈所谓的创新、产业化升级。政策抢人只是人口焦虑的动作之一。
三、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点,究竟需要何种人才需要通盘考虑
纵观现今各大城市的抢人政策,一概以学历作为重要划分,高学历高职称者在这场抢人大战中显然成了香饽饽。但是在市场化的今天,人才早已多元化,人才不再指屈原笔下忠君爱国之美人,也不是指所谓高尚人格的贤人,更多的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我们所要寻找的人才。对每个城市而言,不同的城市需要的人才也是不尽一样的,贵阳作为过去几年的大数据行业的新宠,俨然成了中西部城市中的一匹黑马,其大数据超级计算机产业发展迅猛,但是由于贵阳地理位置原因,大数据人才流失严重,所以在这场抢人之战中,对于互联网尤其是数据工程师方面的人才要花费较多的资本去吸引,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培养这种人才。二线城市与中东部一线城市相比,本身就存在先天的劣势,抢人大战中对于人才的引进应该要有重点,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紧缺型、关键性人才做重点引进。
四、抢人之战也是对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考验
抢人之战对于当地政府也是一种考验,一个城市的成熟度如何我们可以从抢人之战的结果看出来。这场从黄土高原刮下来的人才之风让很多中东部城市坐立不安,为了不在人才之战中落下脚步,匆忙上马抢人政策,且不说城市的公共资源是否跟上,政府的服务能力能否跟上都是一个问题。为了行动快速化,不少城市直接照搬其他城市的政策,政策的同质化最终带来人才的回流。不少城市因为匆忙上马,最终频现为政策打补丁的情况。天津临近北京,如果抢人,天津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全国,而就是北京,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北京的影响因素。除天津之外,长沙也是一个典型的负面案例。短时间里涌入的人才,尤其是这些才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买房也就是最近的时间,这无疑给房地产市场释放了大量的利好消息,一时间里房地产出现了混乱的现象,为了处理这种问题,政府匆忙上马新的房地产新政,但是新政在识别人才与炒房团时出现了问题,因为炒房团与人才交织在一起,究竟谁是人才,谁是炒房团,一时间也没有好的制度来识别。二线城市究竟该稳一稳脚步还是随波逐流,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为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