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5-14邓安丽

读天下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

摘要:幼儿园中公开课可看作是观摩活动,属于教学活动的一种,提供给教师以及相关人员进行聆听、观看并展开评述。无论这一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他人在场,活动的最终目的均属于正式性教学活动,并以评估和观察为主要目的。因此在幼儿园中展开教学观摩或公开课教学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应在于在活动中交流教学理念,通过家长的观摩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状态。但由于目前不少幼儿园对活动内容刻意打磨,公开课似乎已经远离了原本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幼儿园公开课教学的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教学活动优化策略。

关键词:公开课教学;教学问题;举办对策

随着人们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目前幼儿园开设公开课已经并不罕见甚至习以为常。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不仅能够促使其教育水平的提升,还能够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真实一面,从而对幼儿园的发展或教学活动提出更具综合性的建议或意见。长期以来,幼儿园公开教学活动受到广泛学者关注。作为教学改革的窗口,目前这一活动似乎对幼儿参与权有所剥夺,对各项活动环节的控制程度较高,无法真实反映日常教学状态、展现教师真实水平。本文以幼儿园公开课教学为切入点,研究了目前教学问题所在及改进策略。

一、 幼儿园公开课问题所在

(一) 功利色彩较重

虽说幼儿园公开课的开展需要教师面对广大幼儿家长,难免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自身的言行举止上有所刻意安排。但目前幼儿园公开课的开设上,不少幼儿园表现出为了表演而表演的形态,失去了真实性、常态性,只是刻意地追求形式上的漂亮。对于教师而言,准备一堂公开课所需要耗费的备课时间可能超出平时的两三倍,而参与到公开课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也是经过精挑细选并在公开课前一遍遍彩排,导致公开课教学逐渐失真。幼儿园公开课成了园方及教师的工具,其目的更倾向于获得领导的赞赏、同事的认可。

(二) 模仿痕迹明显

由于现如今信息化的普及,不少教师在准备一堂公开课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网络。单纯地将网络上优秀的公开课程机械照搬模仿而忽视了对自己班级的幼儿的个性化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力求完美,但也不排除部分教师属于网络跟风、草率应付、懒惰等心理下出现的模仿行为。若模仿痕迹过重会造成教学过程缺乏独创性、个性化,忽略了幼儿的真实水平发挥,造成公开课不伦不类,无法体现出幼儿真善美的一面。除此之外,参与公开课的幼儿由于经过了反复的教导以及演习,并且在课堂上的提问可能早已安排好规定的幼儿来回答,因此幼儿看似在公开课上很乖巧,但实际上只是跟着演习的步骤机械性的按流程完成任务。对其思维产生的明显束缚,也无法发挥教学机制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真实水平。

(三) 缺乏课后研讨

在一节幼儿园公开课完成之后通常会展开课后研讨活动,但按照目前幼儿园研讨状态而言,这个过程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总结以及对不当之处的合理梳理。一方面,评价者碍于情面,往往说一些假大空的套话,一套客套的评价与无法真正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可圈可点之处;另一方面,评价者在评论重点上只在乎不足与缺点,抓住问题紧紧不放,忽视了对教师的鼓励与赞扬。以上两类评价均属于深度不足情况,无法让教师在公开课后有效反思,对再次实践无法起到帮助作用。

二、 幼儿园公开课教学活动优化策略

(一) 明确角色定位

幼儿园公开课的举办必须将人员角色明确定位,可分为主持人、观摩者以及执教者三种类型,确保公开课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基础在于公开课举办的真实性。各方面的角色定位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主持人的职责在于现场调控并解决一些突发性问题,让问题有所聚焦,对于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引导教师深入探讨并对教师的发言有所总结,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观摩者只是教学活动的观察者、交流者以及参与者,能够在公开课结束后与执教教师共同讨论并给予鼓励与建议,在整个公开课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在于记录幼儿的动作语言并仔细观察教学过程中,切忌随意参与,在研讨环节可表达自身想法并主动参与讨论;执教者则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对待公开课应报以研究的心态而非功利性心态,将自己看作是理性的反思者和虚心的学习者。

(二) 避免功利化严重

对于幼儿园而言,公开课的开设不应直接将至于教师的奖金、职位晋升或阶段考核加以联系,而是让教师以轻松的心态举办公开课程。公开课的举办必须在教师专业素养下有所创新,能够主动反映出每位幼儿的個性化,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在公立性思想下一遍一遍地演练再向家长展现演练成果,必须展现公开课最真实的一面。与此同时,在公开课结束后不应草草了事,应认真梳理并研讨,让每一次公开课的活动开展均能够发挥其意义。

(三) 让活动回归本真

幼儿园教育必须回归本真,无论是园方、教师还是家长,均应认识到公开课教学的真正意义与内涵所在,让幼儿以最真实的样貌面对教师及家长,让教学形式真正展现。首先,可基于对话展开观摩活动,通过支持、合作、帮助的开放式对话关系让幼儿当下的状态以真实的形象展现,通过倾听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其次,观摩活动走向日常状态,让教师认识到公开课教学只是其切磋教学技能、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功利性下的作秀表现。无论公开课的举办是否成功或完美,均需要从公开课中找出自身的优势以及进步空间。

三、 结束语

对于幼儿园而言,开设公开课的最终目的在于让教师展现真实水平,让家长看到孩子真实的状态。作为教研课程的一种,公开课应具有鲜明性、研究性、原生态的特征,促使幼儿园及幼儿自身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印象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来自戈夫曼“拟剧论”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6(01):77-80.

[2]张珺.幼儿园观摩活动中的“失真”与“本真”[J].基础教育研究,2016(13):80-82.

[3]杨晓玉.幼儿园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以呼和浩特市六所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08):47-50.

[4]李香玲.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96-98.

[5]王虹.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庆阳市西峰区幼儿园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41-142,163.

作者简介:

邓安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
职业学校教学及学生管理的问题和思考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