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

2018-05-14苏文博袁战江刘继祖

科技风 2018年25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民办高校

苏文博 袁战江 刘继祖

摘要:立足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民办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力求构筑完整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消防安全教育队伍,丰富和创新消防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不断深化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改革。

关键词:民办高校;消防教育;模式研究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安全稳定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消防工作是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既能保障民办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也能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民办高校也是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学生具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其未来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带来积极影响。

一、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

大多数民办院校能够按照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第28号令《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将师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采取模拟演练、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对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以及专(兼)职消防员和新入职、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教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起到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在民办高校发生的良好效果。

二、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使得民办高校得以蓬勃发展,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消防安全教育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无法适应民办高校发展的需要,凾待不断加强。

(一)教育体系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消防安全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之中,从幼儿园到大学,普遍没有开设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致使消防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尤其是在民办高校,师生只注重于专业学科,在心理与意识层面上,从未给予消防安全以足够重视,造成师生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若发生火灾时不能正确的自救以及救助他人。民办高校的学习教学建筑、教学设备,师生生活建筑与设备中缺失消防措施保障,师生生活之中忽视消防安全,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体系重视程度不够。

(二)领导重视不够,师生思想松懈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关民办高校消防安全隐患的相关报道,可是有的领导始终认为这些和他们的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直到灾难真的发生时,才会感到追悔莫及。领导不重视,师生更加不放在心上,关于消防安全隐患的报道,他们只当听听新闻罢了,完全没有意识到某一天会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永远想着:“没事的,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的”,所以真的发生火灾时,他们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三)消防安全教育实践性弱

民办高校师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知识储备丰富,然而动手操作能力欠佳。在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时,民办高校师生往往能侃侃而谈,但灭火器材和设施却不会或者不敢操作,心理素质也较为脆弱,若火灾发生时,不会将平时所学的消防安全知识运用到灭火实战中,也成为目前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一大难题。

(四)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火灾自救难度大

民办高校学生公寓楼内电源线路的设计和敷设年代久远,逐年趋于老化,难以及时更新换代;学生在宿舍里违规使用大量大功率电器、随意私拉乱接电源线路、电器使用完毕后不拔掉电源插头等现象屡禁不止,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民办高校为了便于学生管理,在学生公寓实行宵禁(早上6点开门,晚上11点关门,期间学生难以自由出入);学生公寓内门窗都往往增设铁门与锁扣;将部分安全疏散出口关闭;在一层大厅设立门禁道闸等,一旦发生火灾,师生无法及时从安全出口疏散逃生,消防车也无法迅速接近失火的建筑物,势必酿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民办高校构建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路径和措施

民办高校应该以 “思想教育和行动养成”为重点,促进老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进而丰富师生的消防知识,提高师生的消防技能,不断提升消防安全教育质量,更好地发展民办高校教育。

(一)开拓思想教育模式,灌输消防安全知识

(1)将消防安全教育列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探索性地开设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课程,推动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民办高校要积极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六有”要求(即:有机构、有教材、有师资、有经费、有课时、有活动),逐步形成以系统性课程教育为主,体验性主题活动为辅的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有效地预防民办高校发生各类火灾事故。

(2)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学校官网、学校微信平台、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安全宣传栏目,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和全国高校发生的典型火灾事故案例,曝光校园火灾隐患,让全校师生、员工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思想上紧绷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

(3)定期对消防安全重点岗位和工种(辅导员、实验室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库房管理员、公寓管理员、食堂炊事员、治安巡逻队员等)的教师、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专项培训,增强他们的岗位自防自救能力。

(4)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演讲、消防常识漫画征文、消防安全摄影等比赛,开拓学生的消防安全视野和参与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将课堂消防安全教育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把所学的消防安全知识“生活化”,邀请学生代表参加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共同参与拟定整改措施,跟踪监督火险隐患落实整改情况,提高学生快速识别和正确处置各类火险隐患的能力,不断深化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效果。

(二)探索行动养成方式,增强消防技能水平

(1)建设“民办高校消防安全体验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建议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民办高校下拨相应的配套资金,鼓励政府、民办高校共同出资,建设消防安全教育体验馆,采用虚拟现实、仿真、智能控制等技术,融火灾的预防知识与自救、互救常识和真实火灾模拟扑救为一体,激发师生、员工参与消防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举办消防安全趣味运动会。通过进行消防报警、灭火器使用、消防水带连接、火场救人等项目的比赛,培养师生、员工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兴趣和增强消防专业技能。

(3)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将人员密集场所(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做为重点,定期开展初期火灾扑救、火场逃生、自防自救等科目的演练,使师生、员工即掌握相应的灭火和逃生技能,又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互助精神。

(4)在学生勤工俭学岗位里,设置学生消防安全员编制,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救援技能等培训,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起到消防宣传、防火检查、扑救初期火灾的作用。

总之,民办高校应该紧紧围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从狠抓消防安全教育入手,不断完善全面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出具有消防安全意识的社会栋梁,进而为杜绝社会火灾的发生,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新美,蔡剑锋.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0):2223.

[2]吴丹.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6):155156.

[3]黄晓阳.浅析新时期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889.

课题:此论文系陕西高教保卫学会课题(2016GBY008)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苏文博,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保卫处处长;袁战江、刘继祖,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保卫处干部。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