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8-05-14周菁
周菁
科技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作用日益增强。凉山州在科技、经济等各方面发展较为落后,更需理清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本文在搜集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对凉山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并据此分析出凉山州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技术和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服务业态不断涌现,但总体上我国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凉山州科技基础条件十分薄弱,与全国水平相比,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地理区位等条件限制,科技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凉山州科技服务业发展基础概述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区域内资源富集,极具开发价值。多年来,凉山立足资源,实施“科教兴凉”、“人才强州”发展战略,2011年已经实现了跨GDP千亿目标,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正由凉山“制造”向凉山“智造”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如建成世界第一水电站高坝、建成世界最深的地下暗物质实验室、建成世界一流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平台等。正在通过汇聚六个世界级的基地: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中心、创新创业创作中心、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以及世界级换季办公总部基地,将凉山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
2015年凉山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4.8亿元,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着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41.8%显著提高到2015年的45.2%,超过“十二五”期间制定的45%的目标。
二、凉山州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凉山州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发展水平低、服务能力不强。突出表現在:量小质弱,发展水平很低,服务机构少、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低、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够、政策机制不健全。可得数据显示,2015年全州仅有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按照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工作分类标准,凡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或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科技服务企业为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24家,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与全省数据相比,占比分别为1.59%和1.65%。
(二)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中高端科技服务业人才缺乏。2014年,全州仅有专业技术人员7.1万人。且由于凉山州地处四川西部落后地区,社会发展程度较发达地区低,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等原因,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
(三)工作考核制度缺失。目前,全州还无法划分各县市、各部门科技服务业工作职责,更未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管理,致使各县市、各部门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工作时无目标、无责任、无方案,甚至有些部门或县市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工作时无从下手、无法落实,在认定、评估、统计、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
(四)区域和行业分布不平衡。受地方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制约,目前仅有西昌市有规上科技服务企业,其余16个县均无分布,11个贫困县还没有专门的没有科技服务企业,大部分贫困县甚至没有高新技术企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凉山州规上科技服务企业营业收入贡献主要集中在通讯运营领域,如移动通信凉山分公司、电信凉山分公司等。从统计范围来看,目前凉山州对规上科技服务企业纳入统计,规下企业由调查队负责统计,统计范围全面性有待加强。
(五)发展保障措施缺失。截至目前,四川省、凉山州未就科技服务业设立专项政策或项目。凉山州每年5000万元的州创新创业资金还未整合就位,现有州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体量小,州级各有关部门从省到州层面都无科技服务业项目或资金安排计划,不能从项目、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和引导,科技服务业工作陷入无经费、无抓手的境地。(作者单位为西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