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2018-05-14金曼
金曼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相互竞争的态势。高校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优势,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
一、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制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共包括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三大专业。其中财务管理设定投资理财、企业财会方向;市场营销设定网络营销、食品营销和酒店营销三个方向;国际商务设定国际货物贸易方向。这些专业方向的设定的目标就是以差别化为导向,避免同质化人才的培养,培养特色人才。如天狮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从国际货物贸易方向,制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天津地方经济和国际商务发展需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跨国公司、三资企业、外向型制造企业、外贸公司以及国际货代、物流等企业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具体,突出自身特色。
(二)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体系评价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为了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结课论文、案例分析报告、策划方案设计、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学院对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时,主要侧重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文件是否齐备,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等。如天狮学院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根据各门课程不同的特点,评价侧重点不同,专业基础课重点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课课程评价形式注重灵活性,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三)构建应用型的师资结构
为了配合“差别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研究方向进修高校网络课程等。根据专业方向,鼓励学院积极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企业人员可以讲授专业课程,也可以组织定期的专业方向专题讲座。学校积极鼓励企业专家参与本科论文的指导,实行论文的“双导师”制,切实做到论文的真题真做。
(四)建立综合教学管理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体系的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差别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调动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实习基地负责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活动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过程监督控制有保障、反馈及时的闭环教学管理体系。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工商专业课程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地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还需要改变各大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课程结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的重要程度,将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当前社会的需求当中,岗位胜任能力占据其中最主要的地位,因此,对课程进行设计时,这类课程要占据总课时的最大比重,大约占 35%;创新能力与交际能力作为次要地位,要保证这两种课程占 30% 左右,而剩下的四种能力,占据的地位较低,设计课程时,它们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共占 35% 即可。通过合理的课程结构來对学生进行培养,能够保证学生每一个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满足了当前社会的需求。
(二)转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还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根据对以往考核方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考核当中,学生的笔试成绩占比较大。因此,需要将这一现状进行改变。首先,进一步优化笔试考核的内容,对考核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前就业环境的需求,通过前期充分的调研活动,准确地了解社会对工商管理人员的最新要求,并将其结合到实际的课程当中,从而使考核满足当前社会的要求,这样能够更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次,加强对学生德育考核的重视,在考核当中,加入相应的德育评分,根据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同的表现,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对其进行打分,表现良好的学生会获得较高的分数,而表现不好的学生只会获得较低的分数,从而进一步提高考核的准确性。(作者单位为黑龙江财经学院)
课题来源:教育部中国智慧教育督导“十三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名称:教育转型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KYKT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