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018-05-14马靖莹彭立学
马靖莹 彭立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结合自身实际,不斷探索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探索的发展理念。回顾历史,对比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途径。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价值追求决定了这条道路的本质。社会主义应该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社会共同利益,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条件。中国问题和中国国情决定了这条道路的特色,在解决中国问题过程中,理论上有了新认识,实践上有了新做法,这些就构成了中国特色所在。
中国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并于人类进程相联系,就赋予了中国特色超越地域性的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首要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起家的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在其指导下解决中国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党先后形成过两个大思路,用社会主义拯救中国和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围绕这两个思路形成和发展的。它反映了中国现实发展要求并于历史的选择相承接。近代以来,国弱民穷,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我国沦为殖民地。强国富民、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必然成为历史的要求。为了解决现状,中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力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主张。其中影响最强的就是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三民主义要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但并没有解决农民土地要求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共产党成立便提出了用社会主义主张,围绕主张开创了一条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突出特点就是以把农民为主体,以土地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共产党人提的是观察思考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反应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中国的问题,必须要有切合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画出了毛泽东思想。它解答了在我国这一贫穷落后的国家,怎样进行革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怎样进行革命才能把中国引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这条道路加上毛泽东思想带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十八大报告有明确的说法,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意义与相关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立足于现实。我们并不满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条件,所以我们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包括列宁主义,借鉴了先革命后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国国情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和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约束条件。我国社会是一个从农业过渡到工业化的社会,脱离实际单纯的讲社会主义的平等、自由越容易使社会产生不满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不断完成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更新和超越,解决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我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民主法治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和人类历史进程相适应。
有了资本主义的出现,才有了社会主义的新发现与新主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天然的历史联系,资本主义围绕个人利益展开人本主义、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容易造成利己主义、物欲横流。马克思将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联系在一起,用唯物史观论证,维护了整体在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主张,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来推动。我们国家一直秉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都将整体的利益放在面前。我们抛开唯我独马、唯我独社的思维,用开阔的眼界看这个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的追求,社会主义的理念是一脉多传的,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时围绕群体出发,维护个体,避免了个人利益至上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对立。我们经常对资本主义的做法进行借鉴,如:依法治国、市场经济。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与推进
坚持道路必须依靠法治思维坚持法制道路,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的新要求。我们讲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人不再用阶级去定性,每个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群体不再用阶级划分来强调亲疏远近,每个群体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利益冲突用制度解决,社会问题用法治处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告别革命思维、阶级斗争思维、淡化阶级意识把我国推向民主法治的位置。只有把利益分析的从阶级视野中离开,把问题的处理从斗争中独立出来来能确立法治思维。
制度和机制是做事的规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套体系要在实践总结中确立完善。
道路的背后是理念,我们应做好思想理念的普及更好的巩固道路和制度,思想理念的传输是基础工程,必须重在建设、重在积累,逐步推进。我们长期面临着西方思想观念的冲击,不能夸大对方,与其简单批判,不如树立自身思想。(作者单位为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