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 关注表达
2018-05-14朱秀秀
朱秀秀
【案例背景】
解读文本就是要“询文思质、因文释道,因道悟文”。从文入手悟道,从质入手解析文,再从道入手把握文,从文入手把握质,由此不难悟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价值。
首先得以读者的角度,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想方设法让自己读进去,想进去、走出来、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让文章荡涤我们的心灵;其次要以作者角度,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再次要以教者的角度,凸显语文学科的本体特征,即语文味;最后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孩子的心灵亲近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从而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
【案例描述】
《扬州茶馆》是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说扬州》。作者朱自清如一位老茶客,向读者娓娓道来茶馆里吃的花样最多。其中烫干丝和小笼点心介绍得有滋有味,令人馋涎欲滴。如果没有细读文本,这篇文章的处理往往到“吃”就结束了,那么吃到底是不是扬州茶馆这篇文章的真正归节点呢?不是,它只是扬州茶馆之所以出名的原因。如果只到“吃”,显然没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把握文章的思想。作者朱自清7岁开始到扬州居住,这一住就是十多年,而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离开扬州十多年,但是却对扬州茶馆里热闹的情形、小吃的花样仍旧清晰,可见他对扬州生活的点滴都有着深厚的情感,透露着他对扬州传统文化的独特情结。但是作为教师,如果只将对文本的解读定位在引导学生去关注茶馆这一扬州传统文化上,而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内涵的解读,没有从语言文字本身去教学,这显然只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其“工具性”。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必须要通过语言训练,而且是循序渐进的语言训练。综上所述,我细读文本,基于课标,充分挖掘教材中语言点,巧妙设计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片段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扬州茶馆因何而成名从而理清文章结构。
1.预习反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为什么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 有_____,有_____,还有_____。
课文中常有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它往往是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抓住中心句作为主线整体把握,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扬州茶馆》一文中我以“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为中心句设计两处说话训练。
一、利用关键,把握文章主旨
课前便让学生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为什么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借助这一问引出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學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表面上是句子训练,其实是帮助学生将茶馆的“吃”、“人”和“茶文化”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埋下伏笔。
二、借助句式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茶馆里有哪些吃的花样。这里不仅仅是说话训练,更是对文章结构的梳理。
片段二:研读第二小节,借助关键动词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1.自学第2节,圈动词。
2.思考:作者分几步写烫干丝?
3.比较句子: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第三步是……
4.指导朗读,体会烫干丝的”快”
5.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三、复述烫干丝,体会语言准确性
语文教学中的“复述”是读的训练,又是说的训练,既有吸收,又有表达,它是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进行说话训练及语感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扬州茶馆》一文,复述烫干丝是我设计的第三处语言训练点。在课堂上我先指导学生找烫干丝动作的词语,再通过对分号的关注来了解烫干丝的步骤,接着是抓关键动词复述烫干丝,从而引导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特色茶食的魅力所在。在烫干丝一节中,描写烫干丝的动词就是关键词。关键词引领,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了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反思】
《扬州茶馆》这节课在朱自清对扬州茶馆的回忆中悄然结束,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略显紧张,没有平时放得开;从教学目标来看,基本实现。从个人感受来说,应该是后半节课的效果比前半节课的效果好。接下来就本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问题应更加清晰,范围更小
今天的课上在初读课文时,我给孩子们的自学要求是: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吃的花样?完成填空: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有___,有___,还有_____.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孩子梳理文章结构。但上课时很多孩子一下子写不出,即使写出来一些句子,也大多把文中出现的所有小吃都罗列出来,而且毫无顺序。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课上学生之所以写不出,是因为问题设计的不清晰,他们并不清楚要做什么。于是我试着把这一环节分成三块:首先是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一节,我引导他们概括一节;接着让他们利用句式和板书进行说话练习。最后再写一写。这样分解之后,不仅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也会更加扎实。
二、内容应指向目标,勇于舍弃
在教学中,第一小节花的时间最长。其实我只是让孩子们围绕“花样”一词理解“吃的花样最多”不仅仅是种类多,还有点吃的方法多,吃的方法多。在教学时分两步第一,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吃多读几遍,;第二,思考:都是吃的,在点吃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可是我在这中间我又增加了两个“爆”字的学习,体会炒白果的又热又香。现在想来这和目标没有多少关系。强加体会不免有画蛇添足的味道。因此,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确保每一个教学活动直指教学目标,要勇于舍弃和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
三、朗读指导应多样,减少齐读
在课前学生进行了多次齐读来熟悉课文,但在课上,让学生个别读时,才发现很多读音都是错误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朗读要多样化,小范围化。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纠正。其实不光在朗读教学上要小范围化,在其他的语文学习上也要小范围化,坚决不能让孩子们成为“南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