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着力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
2018-05-14李明才
李明才
本文首先阐述了利用互联网金融重构服务“三农”新模式的意义,接着笔者针对农业银行如何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供以借鉴。
基于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普及,无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农民网络化都慢慢变为常态,互联网金融和服务“三农”的巧妙结合,能够为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带来新的契机,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银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重新构造服务“三农”新模式就显得尤为主要。
一、利用互联网金融重构服务“三农”新模式的意义
第一,能够有效解决“三农和商业运作的难题。现阶段,针对县域农村地区来说,发生金融服务供不应求的情况比比皆是,三农融资难、管控难等情况也数不胜数。站在农业银行的立场来看,其普惠性和商业盈利性之间仍然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因此依赖于互联网金融具备的优越性,如普惠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可以妥善处理“三农”遇到的诸多问题,同时还可以积极拓宽“三农”县域等相关地区的覆盖范围。
第二,能够妥善处理农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对接当地政府提倡的““新网工程“等”相关项目,积极建立相应的電子渠道网络,这样不但可以补充农业银行渠道资源,有效减少和网点网络产生的距离,而且还能更为全面的搜集所需信息,妥善处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为日后可以积极使用大数据营销创造有利条件。
二、针对如何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提出的有效对策
(一)产品创新先行策略
主动探究“三农”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旨在以最快的速度要求农业银行在功能类、资讯类等相关方面加快创新的脚步,以此来解决现阶段产品现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功能类产品。站在网络支付的立场来看,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提高移动支付的使用次数,加快跨行支付等功能的推广速度,同时还要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O2O支付等技术的开发当中。针对网络融资方面来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开发小额数字网贷等相关产品的速度。其次,终端类产品。针对移动终端方面来说,应当将目光放在研发刷卡器、模卡等相关产品的上面。就传统终端方面而言,应当积极推广固定转账电话无线化升级以及改造,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Pos的推广力度。最后,资讯类产品。进一步加快相关对接产品研发的速度,构建相应的三农咨询传播平台,采取电话、信息平台 等多种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农民以及相关企业推送最新的信息。
(二)关于O2O渠道协同策略
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自动设备的布设力度。对相关服务点的具体数量以及需求构造进行科学的计算,尽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加大ATM,CRS等相关设备的布设力度,继而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加以拓宽。其次,积极打造电子渠道专属体验区。主动和相关信息服务站之间达成共识,并借助于服务站的信息、人员等具有的优越性,在信息服务站设置相应的电子机具,如ATM、智付通等,继而促使服务站逐渐演变成智能化、多样化的电子银行体验区。
(三)数据储用并行策略
我们都知道,三农业务数据以及信息内容繁琐、来源渠道也是各式各样,无论是对于数据的搜集,还是就数据的应用等环节而言,都将会是一个漫长而又繁琐的过程,所以在服务“三农”期间应当做到一边累积、一边应用。首先,建立相应的资源库。在做好银行三农客户原始线下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将外部数据来源渠道加以拓宽。积极采取服务采购、数据互换等多种手段,主动收集关于新农保、新农合等相关方面的数据。将相关融资平台、收集客户端等当作抓手积极获取想要的数据。不仅如此,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对内部三农客户数据信息以及外部三农客户数据信息加以整合,只有这样做才能形成健全的涉农数据资源库。其次,构建相应的数据处理平台。农业银行应当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工具,主动建立相应的数据处理平台,这样就可以提供更为优质数据共享服务以及数据分析服务了。最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相关数据应用模型的研制当中。积极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工具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主动探究涉农客户需求预判,以最快的速度推动客户精准营销以及交叉销售。不仅如此,还要将目光放在研制三农网络信贷评估工具以及模型的上面,只有这样做才能构建以下几种体系结构:其一,风险评估体系;其二,风险监测体系;第三,风险预警体系,继而为农业银行更好的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得知: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围绕着农业银行着力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展开了讨论,笔者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旨在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仙桃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