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

2018-05-14李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观察法物理现象师生关系

李芳

初中物理教学难度很大,一是学生还没有把小学阶段的感知上升到理性阶段,对错误的日常经验难以摆脱,二是现初中教育由过去择优录取变为面对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素质差异大,学习成绩差异也大;三是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初中阶段物理的教学又非常重要,因为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其在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

要解决好以上问题,我认为要把握好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师生的关系、物理教学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科学选取等等。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培养师生情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感到任课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2.平等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好评。对待他们一定不能“歧视”“挖苦”,不能打击他们的上进心,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他们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从实际出发进行因材施教。3.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老师也要严以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威信的教师教的课,说的话,提的要求,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就好。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应尽量向学生展示物理趣味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等?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既滿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三、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要在物理教学中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它,如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都存在这样一个心理状态:总怕漏讲什么问题,怕学生考试不会做,于是越讲越多,结果学生反而更不会。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1)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引导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情感等个性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能力。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通过印发阅读提纲,引导学生推敲概念和定律中的重要字句,掌握课本中用什么物理现象及实例说明概念和规律。(3)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凡教材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书,讨论解决,演示实验,凡学生能操作的就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

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认识能力

正如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用,教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其做法是: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和用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进而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避免在解题中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二是在解题训练中指导学法。解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巩固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训练思维,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此习题涉及哪几个知识点,特别是抓住典型题目,巧设疑难,一题多变,增强学生洞察知识内涵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教学生用图表做小结。图表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点。利用图表进行小结,可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容易掌握相近但又不同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猜你喜欢

观察法物理现象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挑战臭豆腐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如何关爱学生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