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被秒杀的退市风险
2018-05-14应健中
应健中
上周五半夜,证监会出台了退市新规,将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列入退市的适用范围,这5个“安全”加上原先規则的连续亏损、欺诈上市、信息披露重大违规等,适用范围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那些经常在退与不退边缘行走、混迹于市的上市公司,接下来就要碰到“克星”了,特别是涉及到5个“安全”的公司,一剑封喉、一退到底,很难有回旋的余地。
法规先行 以防后患
半夜出台新政,说明此事紧急,刻不容缓。在深圳市场上市的主营疫苗的长生生物出事了,国务院派调查组了,证监会也立案稽查了,将这个害群之马逐出证券市场成了全社会的共识,而原先的规则没有办法将其退市,紧急之下,制定一个“补丁”规则就成了当务之急。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在5个“安全”中至少违法了公众健康安全和公共安全两条,现在对长生生物立案稽查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法规已经到位,长生生物的退市,应该说概率很大。
有人说,退市新规是为长生生物量身定制的,这话既对也不对,市场的行为永远走在规则的前面,面对这种恶性的公共事件,适时修订规则,亡羊补牢,可以说此次反应速度之快,是应该值得称赞的,但说专门为长生生物量身定制则不完整,法律法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次确定的5个“安全”就是具有前瞻性的规则,像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而退市的重大案例,在中国股市中还没有发生过,但很难保证将来不发生,法规先行,以防后患。
回避定性标准退市难度大
中国股市的退市历来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上市的活有人干,这是锦上添花、参与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事,而退市的活谁都不愿干,将退市当作股市走向成熟、走向规范,说这话的人不累,去处理这一堆事,你就知道每退市一家公司就是一个攻坚战,琼民源是深圳股市退市第一家,但最后的处理是中关村吸收处理了琼民源股票之后上市,当时的处理方案是“发起设立,定向发行,等量置换,新增发行”,最后也算是皆大欢喜。倒是上海第一家退市的公司水仙电器,最终退得干干净净。
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达到3534家,可A股至今退市的公司只有97家,占比2.7%,光这个比例说A股患了“便秘症”一点也不为过。过去的退市基本上都是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了,以前的警示符号是ST、再不行就PT,早年的股民很风趣,将PT当作“扑通”的谐音,PT再不行,那就“扑通”掉沟里去了。也就是说早期的退市用的都是定量指标,投资者回避定量指标退市风险比较容易做到,ST、*ST天天挂在那儿,你还火中取栗,那才叫活该。
然而,按定量标准退市的,也有奇葩案例,比如,去年退市了一家吉恩镍业,连续亏损退市,这种风险中小投资者都回避了,结果却有三家基金斥资6.5亿元购买的定向增发股因未及解禁被埋,基金比个人投资者老道,但最终还是难以幸免。
现在的退市除了原先的一些定量标准外,更多的是定性标准,对投资者而言,要回避定性标准退市的风险、难度明显加大。比如说,对欺诈上市的退市,手脚快的话,还是能够逃出来的,因为从媒体披露、监管部门稽查,一般有个时间差,中间还会有复牌交易的时间,但这种逃命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股市老手才能做到,一般中小投资者还是很难做到的。
持有大盘蓝筹股更安全
此次退市“补丁”规则出台,这5个安全标准都是定性标准,现在上市公司行业类别众多,哪些上市公司犯事了,犯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触犯了5个“安全”,应该有细化标准,就像定罪量刑标准一样有个基本尺度,而不能什么事都往这个筐里装。
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最难的问题是,看看财务报表还不错,行业也很高大上,却突然发生一件突发的公共事件股价闪崩了,连续的跌停缺乏流动性,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投资者很难防范风险。坊间流传一个笑话,某公募基金开半年会议,声讨了一番贸易战、中兴通讯和长生生物系列事件后,讨论了三个小时怎么有效地防范黑天鹅事件,最终的结论是:命好!
笑话归笑话,真要防范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投资组合布局的概率上,对类似药品、食品、煤炭、化工等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的行业降低配置,最保险的还是持有那些大盘蓝筹股,走势是差了点,至少没有被秒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