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公交改革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018-05-14殷滋

今日财富 2018年28期
关键词:公交改革工作

殷滋

城市公交是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重要领域,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株洲公交成立于1958年,是市属直管公益性、服务性国有企业,拥有在册员工近3000人,运营线路77条,运营车辆1089台。在打造新公交时代的进程中,株洲公交以市民为中心,以找准群众需求、满足群众需求为方向,不断深化公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公交改革已在逐步展开,公交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都将进行一系列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当中积极成分占据主流,但不可否认,有少数员工在公交改革中心理状况产生了微妙变化,若无视这种变化,可能会对公交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消极影响。改革要让更多员工有获得感,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律,最终的目的是在改革过程中,能够保护员工利益和权益。把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好,才能很好动员和引导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本文将以株洲公交特点为入手,分析员工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应对措施。

一、深化公交改革中员工思想观念新变化

(一)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不管是从市场规律还是公交的發展前景看,深化改革是公交企业的必由之路。随着公交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普遍进行,公交大多数员工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员工施展个人才华,大显身手的途径。以株洲公交为例,经笔者调查发现,由于受公交企业背负的经营压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各种思潮的干扰,部分员工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比如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庸俗化,表现出重物质、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有些员工往往面对现实会做出十分功利性的选择。究其原因,一方面公交员工本身综合素质和物质基础条件所致,公交一线驾驶员文化程度低,收入基本上用于担负家庭开支,很少用于个人精神愉悦或享受发展。而公交企业注重企业管理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对公交员工高强度劳作之外的身心需求等重视还有待加强。所以在上述双重因素影响下,部分公交员工谈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不够强。

(二)对改革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公交在改革转型和升级发展过程中,员工面紧迫感、焦虑感增加。以公交行业为例,经笔者调查,作为劳动密集公交企业,为满足百姓的出行,对公交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升,随着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员工的劳动难强度较大,每天还需要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乘客,心理压力大需要找到舒缓和畅所欲言的渠道。

(三)新老员工对改革的思想冲突逐渐变化。当前,员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更加多元化,且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内心感受。中青年员工思想倾向改革,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不强;老员工以企为家,经验较丰富,但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学习能力不足。中青年员工希望公交企业快速转型领先改革,与老员工保守谨慎、稳步发展的思想冲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解决问题。目前,公交企业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大力弘扬以“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文化为载体,密切群众联系、规范服务流程、塑造服务品牌,中青年员工更容易融入活动,老员工往往有旁观者的心态。

(四)社会外部环境的对员工的影响不断增大。当前人力资源灵活的流动性,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公交员工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形成较大的影响。在企业改革转型期,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造成员工浮躁、抱怨、信任缺失等思想波动,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和调整。

二、深化公交改革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措施

(一)健全制度、转变观念、探索新方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从强化队伍建设方面着手,围绕深化改革中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有效的目标和规划,完善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以制度明确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工作的定位以及工作重点。一是将人文关怀融入队伍建设,把塑造富有凝聚力、具有强烈团队意识的政工队伍,创造一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建立一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政工队伍,选定专人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承担员工心理疏导和舆论引导等工作。二是员工心理疏导工作融入到服务公交企业改革大局之中,把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变为温情的心理疏导,以温情疏导与严格管理并重,提高政工干部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活力。

据调研,株洲公交深学实做,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各个支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积极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注重党课教育、素质教育、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设立党员活动室,坚持开展每月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打乒乓球、羽毛球、座谈、不定期聚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慰问困难员工等等,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还长期资助2位去世员工的子女读书,切实解决了家庭的实际困难,让干部员工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提高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并大力弘扬以“讲感情 讲规矩讲实干”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文化为载体,密切群众联系、规范服务流程、塑造服务品牌,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公交企业。

(二)广开言路,畅通心理、加强互动,进一步舒缓员工工作压力。一是运用企业网站、办公平台、微信公众号、QQ工作群、内部宣刊物、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宣传企业改革进展、收效情况和近远期战略规划,让员工及时了解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二是利用职代会、办公会、班组会等时机,一方面传达企业工作部署,传播企业好声音,另一方面广泛征求员工建议,给员工开辟畅所欲言的途径。分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运用员工实践经验及时修正改革中偏差,让员工真切感受到自己对公交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员工参与到改革过程中,使改革变得透明、公开,就能赢了更多员工的信任。”三是注意观察员工的思想变化,采取面对面约谈、开展调研、领导信箱、微信、微博等方式,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虑,及时为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重点在于要贴近员工实际工作,设身处地地站在员工角度寻找问题症结,想方设法为其协调处理,化解员工不良情绪,引导员工将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促改革求发展上来。四是因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员工随工地流动,以工地为家,工作强度大,生活环境艰苦,劳动保护和卫生条件差,因此员工难免会遇到受委屈的情况。采取设立减压工作室的方法,通过减压设施、工作人员现场心理疏导等方式,让员工调节好情绪后再上岗工作。

(三)榜样带动、表彰奖励、营造氛围、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进一步营造企业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一是充分发挥老员工稳扎稳打、经验丰富、爱企如家的优势,发扬传帮带精神。二是提拔重用优秀的中青年员工,提拔到公司的中层干部队伍。发扬帮带精神,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星级员工、星级班组的评选活动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扩大表彰奖励范围和额度,为员工营造“比学赶帮”的氛围。三是善于运用榜样带动,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株洲公交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秀贡献企业”、“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员工之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形成了以全国工人先锋号T2路杨莉专线和T60路、全国巾帼文明号T33路线、全国文明线路T1路线、“全国出租车行业规范管理先进企业”——巴士公司出租车部、全国青年文明号11200车组等先进集体为代表的强大“品牌线路”阵容。同时也涌现出了以省劳模杨莉、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郭英、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勇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公司积极宣传表彰奖励经常组织开展劳模事迹宣讲、座谈会等,引导员工向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最美公交驾驶员等先进人物看齐。

(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构建“幸福公交”职工之家。一是将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同分享,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被尊重感。不断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建设食堂、职工之家等设施场所,让员工享受工作、快乐工作,并通过两年一次体檢、发放节日福利、提高防暑降温费,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二是不断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合理安排工作,贯彻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二是改善员工工作软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教育和研修培训活动,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参观兄弟公交,拓展视野和思路。深入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增强员工体质、陶冶情操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三是关注企业内生活困难员工的生活情况,建立困难员工信息库与帮扶走访慰问,为困难员工申请各级救助,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面对深化公交改革的攻坚形势,株洲公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从服务深化公交改革大局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优化公交线网,对公交线网进行重新规划,全面开展客流调查,启动大数据分析,科学规划线网布局,优化班次时间,优化车辆装备,优化保障设施,加强公交枢纽站和公交线路建设。积极稳妥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团结员工、凝聚改革共识,把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好,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员工稳定的隐患,积极动员和引导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才能为深化公交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作者单位为株洲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公交改革工作
等公交
不工作,爽飞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公交Ⅱ个股表现
选工作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