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促进雄安新区建设路径研究

2018-05-14尹航刘虹雨霍家旭

今日财富 2018年29期
关键词:新区金融机构绿色

尹航 刘虹雨 霍家旭

自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设立雄安新区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对于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都在有序的推进中。在新区设立之初,国家就明确了新区未来要承载的在绿色城市、制度改革、对外开放等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将新区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化的智慧新城。然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以高速的状态增长着,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这样的成绩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不得不面对去解决的大问题。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威胁着每个国民的健康。

根据人民银行等多部门2016年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给出了这样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其本质上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活动,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社会责任以及效益的经济活动。践行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在开展项目投资、项目运营及风险管理等工作中,将是否有效利用资源,对环境的保护程度,项目的环境风险等来作为衡量项目的标准之一。以此促进社会对环境的保护,资源更高效的利用,并最终达到金融行业追求利益与自身社会责任之前的协调发展。

一、在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性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中央经过精心周密的考察研究论证后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而在2018年初公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宜居智慧新城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是在充分考虑到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并结合雄安新区的环境特点做出的规划,也符合当地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位于河北腹地的雄安新区,一直存在严重的水污染及水资源枯竭,大气污染,雾霾等环境问题。加之雄安新区现有的产业以中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这些产业对水质、空气、土壤等多方面污染严重。根据中央对新区的定位,未来新区将重点以电子信息、金融、旅游等方面展开去构建高端产业链,在接纳新产业进入新区实现产业升级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坚决淘汰污染重产能低的企业,吸引、鼓励、支持亲环境型绿色低碳企业进入雄安新区,这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还必须有足够的的资金支持,这其中就必须借助金融的力量,尤其是绿色金融的力量。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总体规划,借助绿色金融自身的创新优势,支持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向亲环境方向转型,吸引高科技绿色低碳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借助绿色金融,使雄安新区走上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并进的新模式。

二、在新区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污染型行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高比例

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现有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层次总体偏低。拥有白洋淀大片水域的安新县依靠旅游兴县政策,虽然使其第三产业占比较达到33%,但仍然与其它两县的产业结构非常相似,都是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GDP的增长。三县中处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占比高达95%。容县服装企业,安新县的有色金属冶炼,雄县的塑料制品等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都是污染整治的重点行业,并且这些企业多为小微企业,污染重,难治理一直是困扰当地政府的大问题。现有的落后的产业结构,是在雄安新区进行绿色产业转型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 雄安新区的现有经济基础薄弱

现有经济规模小,开发程度低,便于后期的规划,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是雄安新区被划定为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薄弱的经济基础却成为发展绿色金融不得不面对的首要挑战。近几年雄安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维持在210亿元左右,只占整个保定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仅为河北省的国民生产总值的0.7%;雄安地区2016年财政总收入分别仅为9.39亿元,并且相较2015年呈下降趋势。从总体的情况去看,雄安地区整体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近两年呈现了下降趋势。

(三) 开发规模大、融资需求大

根据目前国家公布的雄安新区整体规划,建成后的雄安新区的规模,比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规模都要大。按照远期规划,雄安新区远期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东京市区的面积,香港市区面积的两倍。加之政府对于新区国际一流的绿色智慧城市的定位,对于绿色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先进制造企业、新能源的开发鼓励和扶植,对于旅游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其中任何一项资金的投入量都是巨大的。加之雄安新区自身经济基础非常的薄弱,如果想要完全满足以上庞大的融资需求,对于雄安新区的金融业以及绿色金融的发展,是非常严酷的挑战,当然也是一次腾飞式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四)金融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当地金融机构环境风险敞口较大

雄安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新区金融机构结构单一,缺乏金融产品创新和新业务。现有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极少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在银行也只有国有银行县支行和农村信用社两类。由于实体经济发展动力有限,对资金吸纳能力不如,金融机构缺乏金融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其次,新区内小微企业占比较高,其融资多依赖民间借贷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很难对其进行监管,其风险大且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最后,当地金融机构现有贷款业务的存量中高污染企业所占比重超过半数,环保监管升级后,势必会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如何应对这类风险的上升也是雄安新区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绿色金融促进雄安新区建设的路径

(一)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政府的引导

虽然发展绿色金融从长远上看通过市场调节是最佳的手段,但是考虑到环保项目本身具有的正外部性且投资期较长,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加之雄安新区本身薄弱的经济基础,政府加大财政上的倾斜和政策上的引导至关重要。应当从金融优化、财政支持、政府采買、法律制度等多方面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绿色贷款的财政贴息力度,简化贴息流程,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对回报率较低的绿色产业和低碳能源等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在税收政策上,可以采取降低环保企业的所得税,加大企业购入环保设备的增值税优惠力度等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在鼓励企业发展绿色项目的同时,为提高金融企业开展绿色项目的积极性,应当对金融企业的绿色项目的企业所得税进行减免,以提高绿色项目的回报率。在政府采购上,可以将环保指标加入招标标准的,从而对相关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进行引导。

(二)加强绿色金融基础制度体系建设,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为了更好的优化绿色金融的外部发展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对于相关产品的创新,首先要由政府主导推进基础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加快我国绿色股票指数的开发,强化股市对绿色经济的积极引导作用。在明确绿色企业的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绿色股票指数。引导更多的绿色产业有序的进入到资本市场,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针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企业,简化上市审核流程,适当放宽条件,将我国充裕的股票资金利用起来,将民间资本引入绿色产业。二是允许并鼓励发行绿色债券,适当的简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的审批程序,对于优质绿色企业允许公开发行,合理保证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考虑绿色企业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发行条件要求。通过绿色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且逐步扩大规模,为绿色金融提供长期稳定充实的低成本資金来源。三、以政府主导建立雄安新区绿色产业基金。通过中央与京津冀地方财政联合出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建立产业基金。政府的参与可以缓解绿色项目企业直接的融资压力,保证投资方的稳定收益。同时也可以保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获取稳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PPP 模式的融资平台,通过创新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快速融资信息和渠道,创造出弹性更大的运营模式。

(三)建立绿色金融信用体系,加强环保信息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建立绿色信用体系,降低金融机构获得企业对绿色信息的难度。首先建立企业绿色信用评级体系。由政府主导确定绿色评级的具体标准和方法,由评级机构具体操作进行评级及披露。建立的绿色信用体系应该做到覆盖面广,信息更新及时,方便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获取全面准确的环保信息,并降低企业在进行绿色项目时降低融资成本。二建立环保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升级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建立企业定期披露环保信息,对突发环保事件及时披露的披露制度。为金融机构在评估项目风险时提供支持,从而引导资本市场有序的将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为搭建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三、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加入企业环保信息相关内容。各级环保部门在日常稽查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及时进行查处整治的同时将相关信息通过企业征信系统进行披露,而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审查过程中发现的环保问题,也及时与环保部门沟通反馈。

(四) 积极与海外金融机构合作

自2002年赤道原则在伦敦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国外金融机构在开展项目投资尤其是跨国项目时遵守赤道原则,而国内只有少数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相比刚刚起步的中国,国外绿色金融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无论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还是项目的评价与管理方面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所以应积极推动雄安新区与国际资本合作:一是雄安新区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可以扩展融资渠道;二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学习国外在绿色金融方面先进的理念和制度体系。主动走出去积极与国外资金融机构、多边开发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引导国外资金投资于雄安新区的绿色项目。也可以通过海外IPO融资、发行绿色债券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外资本。鼓励国外资本进入雄安新区,合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或建立合资金融机构的方式支持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一、第二作者单位为河北金融学院会计系,第三作者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7年度保定市社科联课题项目“绿色金融促进雄安新区建设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139)。

猜你喜欢

新区金融机构绿色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