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运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8-05-14周琦
周琦
【摘 要】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是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出发,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解决问题并且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笔者通过将自主学习运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探究,力图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及教学过程逐步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一、引言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傳统的语法教学多以教师“一言堂”为主,是一种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低估、忽视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而《新课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倡导在运用中学习英语语法,为运用而学习英语语法。
笔者试图通过对将自主学习运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探究,探索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打破“识记语言规则”的惯用套路,更加突出语法为语言运用服务的功能,促使语言的形式、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结合,做到真正为交际服务。
二、文献综述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是学习方式的新境界。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Dickinson(1987)描述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Little(1990)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
我国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国内众多教育工作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对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系统研究,并纷纷在中学开展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
按照Little的观点,综合其他学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笔者认为: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教师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出发,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解决问题并且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特点及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自主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它具有灵活、以学生为主体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机内化”、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参与”的特点。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注意、观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余文森、王永、张文质,1999)。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采用比较多的是演绎法,通常由教师呈现规则、解释规则、举例说明,再指导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接受学习为主,他们自主地进行观察、比较英语语料、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形成初步的假设、并检验和修正自己假设的机会和时间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对语法学习的一种片面认识,即: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是记忆和复现知识的过程,是根据学生记忆能力的高低来评判他们学习能力的高低。
四、自主学习运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
在自主学习运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即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向自主学习转变,教学过程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实践“课前自主学习”、“课中自主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的三部曲学习法。具体操作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
围绕“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目标,笔者认真学习了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学习了20多篇相关文献。通过学习文献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学案剖析、研讨、探寻存在的不足,基本确定了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即要求学生能够自觉履行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中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教学、课后总结归纳并及时复习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以乐教、善教的心态去激励、唤醒、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2.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开展研究实践课
围绕研究,笔者积极开展研究实践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做到主动学习。笔者对自主学习课堂总结如下:
第一,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设定学习目标,并根据课型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和预习题案,即教学案。让学生通过看书、查找资料、合作学习等形式完成教学案的内容,初步完成教学案的题目,同时让学生写出预习过程种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对自我进行初步评价。
第二,课中参与。A. 预习检测。通过小黑板或多媒体等形式对课前预习提纲或题案涉及的内容进行校对,检测预习内容;B.小组讨论、互动生成。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是参差不齐的,通过上述环节检查到学生的知识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教师主要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来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学生间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讲,不能解决的就由教师点拨引导,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也是高潮;C. 评估反馈。通过检测预习效果和师生互动生成,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并进行拓展提升。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和小组进行表彰,当堂打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根据课堂检测反馈做出评价,学生渐进性自评、互评以及小组间评比。
第三,当堂检测。主要是通过习题检测等形式,检测所学内容,达到巩固提高之目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练习,形成一定的知识迁移。题目设计注意适当的深度和梯度。
五、结语
至此,本研究暂告一段落。笔者将按照已初步形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巩固,并不断更新理念、学习新方法、尝试新教法。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既教会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愿意学习英语”,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乐于学习英语”,不断寻求在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中实现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王永、张文质.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9,(3):58-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