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究

2018-05-14刘永刚

考试与评价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内涵高中物理

刘永刚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步。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分水岭,所以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那么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物理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表现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表现为学生发现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还表现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思辨能力等各个方面,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开展有效的物理知识教学,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内涵 培养途径

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铺垫坚实的道路,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物理素养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分析、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活技巧。所以物理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下文就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展开论述。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其教育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转换到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素 养”来统领。实际上,核心素养也属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在“核心素养体系”的整体框架基础上,提出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共有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态度和责任。

由于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所提出的关键指标的是通过各学科教学都可以育成,也是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因此高中物理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也都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例如:核心素养体系中的“语言”素养的概念,就不再是语文、外语等语言学科所专有,这一概念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远超了语言学科的范畴。高中物理教育在“语言”素养的培养上,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与交流”素养为“核心素养体系”服务,侧重培养学生有机运用文字语言、代数语言、图形语言和图像语言表述物理问题,力求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地把自己的研究或思考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核心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单一显现的,而是以整合的方式予以表现。

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1.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性格喜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为学生分配小组,进而开展有效的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一种模式,虽然高中学生物理思维不足,其不能够有效的对各种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但是在小嘴合作交流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同龄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促进比教师督促更加有效,例如,教师要进行实验之前,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名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这名同学不动手操作,而是指导小组其他成员亲手操作,出现疑问时可以讨论解决,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例如,在《电流表的改装及内接外接法》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电流表的改装知识,以及内接外接法等知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水平。

2.物理教学生活化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有约束的,教师需要根据物理教学内容将实验设计得更加贴合实际生活,脱离开实际的实验都是不科学的,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符,因此,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探寻物理实验的踪迹,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才能达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例如,在利用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去测量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如矿泉水瓶瓶盖的内外径、小水杯的深度、水笔笔盖的内外径等,要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

3.合理創建物理教学情境

从教育部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将要从“传道授业”转变为“知识构建”,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物理学之美。新课导入应该是这个过程的铺路石,教师也应该通过创设使学生耳目一新的场景,推动这一进程顺利进行。

比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演示了一个实验:悬挂于天花板的大铅球击碎墙壁上的玻璃。教师告诉学生,这样的铅球打到人的头部,人当场就会死亡,然后问:“哪个同学敢上台试试?”没有学生敢于尝试。然后教师话锋一转,设置了一个悬念:“事实真有那么可怕吗?我们学习了今天的课题后为大家释疑!”创设了扣人心弦的物理情景,能够让学生带着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进入新课,为课堂上的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铺平了道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物理教学生活化、创建具体情境等形式,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涛.改进方法,提高效果――谈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J].技术物理教学. 2013(01).

[2]翁宗琮.城乡结合部高中学生物理探究实验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广州市第一高中为例[J].物理通报. 2015(S1).

[3]刘明.探究实验创新的思考――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课说起[J].湖南中学物理. 2015(01).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内涵高中物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