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教上门不问西东 扶残助困只问初心

2018-05-14孙永涛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渭南市特教重度

孙永涛

在渭南市有一支特殊的“家教”队伍,他们常年行走在村村落落,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学生家里,把知识和爱心带给每一位残疾孩子。这支队伍就是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老师们。

坐落在沋河河畔的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014年9月建成使用,秉承着“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下绽放”的办学理念,学校一年一个新台阶,默默地用爱心和责任滋润特殊儿童幼小心田。

三大课程激发残疾学生潜能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的专业性更强。秉承着“让专业教师更专业、让转岗教师有专长”的理念,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坚持校本培训与“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对教师进行了多轮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理念与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有了师资保障,学校围绕‘康复理疗、社会适应、艺术修养三大体系,在开设生活语文、运动与保健、感觉统合、生活适应等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573+X课程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开发特殊儿童生活潜能以及将来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该校校长崔晓丽说。

据介绍,“康复理疗”系列课程针对重度、极重度特殊儿童的身体需求,依托渭南市中医医院、渭南市第二医院康复理疗科的志愿者活动,采取医教结合的方法,定期邀请志愿者为特教教师开展康复理疗培训,并联同特教教师为不能入学的极重度特殊儿童上门进行康复训练,并开设“语训、感统、律动、运动与保健、康复训练”五门课程。“社会适应”系列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中、重度特殊兒童的生活适应性,结合地理区域特点,以“情景医院、情景餐厅、情景超市、情景邮局、情景银行、情景家政、情景交通”等七门课程为依托,让他们学会“医院就医、饭店点餐、超市购物、收发快递、办理银行业务、学做家务、遵守交规”等一系列社会常识,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而“艺术修养”系列课程充分结合当地文化,针对轻、中度特殊儿童开设了“非洲手鼓、美工制作、航模技能”三门课程。“通过非洲手鼓的学习,让孩子感知敲击的愉悦,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既培养了他们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又进行了手、脑、眼的协调训练。”崔晓丽介绍说,还利用手编、雕刻等传统方式,开展手工串珠、草帽编织、雕刻葫芦等美工制作,强化特殊儿童精细动作训练的同时,又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航模技能更是让学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有了更强的欲望,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视野,又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X课程则根据程度较轻的听障、智障儿童自身特长,挖掘潜能、发挥优势,为其日后走向社会,自立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崔晓丽说。

此外,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并重,围绕“爱己,爱人,爱国”开展学生品德情操教育。教育残疾学生学会勇敢面对自身障碍,做到自信、自强,进而获得别人的尊重,赢得自尊;教育学生感恩亲人、善待他人,热爱学校和老师、同学,引导他们树立“爱人”的良好品质;利用多种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送教上门足迹踏遍渭北两塬

2014年秋季开学时,学校只招到了8名学生,而现在,该校在册学生132人,在校学生70人,短短两三年时间学生人数翻了几十倍。按照崔晓丽的说法,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学校知名度是原因之一,而持续进行的送教上门活动则使送教队伍成了学校的“宣传队”。

针对不能到校上课的残疾学生,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严格落实送教上门制度,在给残疾学生教授知识和传授技能的同时,又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希望。

在全区范围内,该校对重度、极重度特殊儿童开展入户走访评估活动,评估后,由专业教师写出详细的评估分析报告,然后对这些学生逐一分类进行登记造册,安排相应的专业教师开展送教活动。为了将送教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驾齐驱,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把全体教师分为7大组,从周一到周六每天轮流式外出,为数十名重度、极重度特殊学生送教。

2017年10月,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临渭区建档立卡贫困特殊儿童增长至45名。为了使扶贫送教工作常态化,减轻特教学校教师负担,根据普校与特校相结合的原则,渭南市临渭区成立了由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主、22所普通核心校优秀体、音、美教师为辅的百人送教队,目前已开展送教活动281次。临渭区所辖渭北、两塬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的脚印。一把小凳、一张矮桌、半间厅堂,甚至是灶前的一席之地,都成了老师们的“讲台”:老师们从孩子的康复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家长的心理疏导、教育方法指导等方面一一开展送教。课前细心准备,课时耐心教导,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总结,随时调整,真正为每一位特殊儿童自身技能的提升、有效的康复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带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

“入户走访、上门送教是一次师德的大检阅,也是爱心与耐心的考验。”崔晓丽说,每一位送教老师都是“爱的使者”,而百人送教队则是“爱的播种机”。

爱心与耐心收获无数赞誉

元旦后的一天,在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44岁的杨女士见到记者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您是记者吧?我给您说啊,这学校里的老师们都太好了,认真得都让人有些感动……”

杨女士的女儿7岁,因从小智力障碍,去年秋季开学后,就被送到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咱是孩子的家长,有时候都急躁,想发火,但这里的老师们个个都很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一个东西,不厌其烦地做同一件事、说同一句话。”杨女士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她女儿已经可以连续说三四个字的话了,而且还认了好多字,“特别感谢这些老师们。”

像杨女士一样,同在学校陪读的郑奶奶和王奶奶也连连夸赞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敬业”“有责任心”,她们的孩子经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和学习,都在认知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张青峰说:“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而赵亚娥、惠淑娅等从普通学校转岗过来的老师们则表示,她们只是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而已,如果非要说额外付出了什么,“那就是我们在特教学校比在普通学校多了许多责任心,对特教学生多付出了一点耐心。”

“我常说,特教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最可怜的人,特教学校的老师就要做最可爱的人。”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说,近年来,渭南特殊教育事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得益于有这样一批敬业、奉献的特教教师队伍,“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部署,在学校建设、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多使劲,力争使特殊教育成为渭南教育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让更多的残疾学生自立、自强,为更多的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渭南市特教重度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市妇联、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感恩母亲 红心向党”诗歌诵读会活动
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渭南市2020年Ⅳ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华阴市举行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宫斗剧重度中毒
渭南淘汰2万余辆黄标车
国务院: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陕西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