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初探
2018-05-14杨跃华
杨跃华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化学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运用化学原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知识,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究,以供广大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教学 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中很多化学知识都非常的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再加上教师运用落后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实际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化学来源于生活,如果引导学生在生活之中探索化学知识,分析化学现象,将会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研究,更好的应该生活化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生活化课堂导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往往对一些生活现象充满好奇,同时高中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学生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从更深层次认识化学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当对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运用,带领他们高效地学习。例如在教学“盐类的水解”内容时,我们会学到CaCO3与 HCl 或是醋酸之间的反应方程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对这种盐类的水解掌握更牢固,教师可以带来一个内壁有着较厚水垢的烧水壶,问学生“你们家中的烧水壶,是否有这类现象?”,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在不损坏烧水壶的基础上,去除这些水垢呢?”有部分学生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回答用专业除水垢的东西等。此时教师拿出一瓶醋倒入水壶中,静置一段时间,学生惊讶地发现,除了有酸味之外,水垢居然没有了,这一方法方便又简单。在此案例中,教师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学生常见的生活问题,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后续教学的更好开展。
二、对日常生产中蕴含的化学善加运用
在日常生产中,有许多容易忽视的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同时,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多样,信息内容也包罗万象,其中难免有学生不懂也未注意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这些内容,让学生认识其中的原理,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教学金属材料“铝”时,对于“铝的易氧化性”等性质,就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铝锅这一物品进行说明。首先,讓学生回家查看自己家里的铝锅使用说明书,上网搜寻或者询问父母用铝锅的注意事项。之后在课堂上请学生讲述注意事项及分析其原因,其中包括铝锅不能用钢丝球擦,不能用于盛醋等。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的铁、铜等相关知识,已经对氧化和酸碱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学生可以认识到铝和醋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对其氧化反应不太理解。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讲述其原因及其中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化学知识,也有助于并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提高学习积极性
高中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编者编入了许多生活元素,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一学科的特点,从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知识,并且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丰富化学内涵,优化课堂教学。例如有机化学“乙醇”知识教学中,教材中以白酒为例展开描述,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询问:“葡萄酒、白酒、啤酒三者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很快便能回答出:“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而成的,白酒是由谷物发酵而成,而啤酒是由啤酒花制成”,但是面对三者的共同点时却不知道,此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酒,那么是通过什么命定他们为酒呢?”此时可以引入乙醇的概念解释酒的定义,学生恍然大悟,并积极参与课堂当中。在此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了解了一项平日里忽视的生活常识,且这一生活化知识是从教材中引出,学生对教材内容更感兴趣,提高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意义,这样的感受也更为直观和深刻。比如白炽灯的灯丝是金属钨,由于金属W的熔点极高,化学性质稳定;在密闭的空间内生活取暖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过度吸入这种气体就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产生中毒;为了防止食物受潮,一般可在食品中加入一小包生石灰。为了防止食品被氧化,可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抗氧化剂。还原铁粉既可以吸收水,又可以吸收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蛋白质有变性反应,比如用福尔马林制作生物标本、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制成波尔多液来防止病虫害、误服重金属离子可以立即喝大量的豆浆等。这些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深刻渗透,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学习兴趣,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结语
总之,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思考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生活中不断的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常玲.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2):55-56.
[2]曲永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05):80-81.
[3]胡蕾.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8):45.
[4]刘新云.基于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的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