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5-14陈肖

考试与评价 2018年3期
关键词:书香流动书籍

陈肖

【摘 要】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但是许多班级对“图书角”的利用 ,仅停留在装点门面和简单借阅的层面上,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班级流动图书角的建立弥补了传统图书角的不足,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促进了教师、家长和学生间的沟通。

【关键词】“书香卡” 班级流动图书角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为推进学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快乐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图书角”已经成为每个班级的必备阵地。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通过书本了解人类的历史,探索人类的未来,同时也增加了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但是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管理是个极其繁琐的过程,往往由于教师忙于班级事务而不能天天对图书角进行监督,学生也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和老师监督力度不够产生疏于管理。因此,在图书角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足:如借书的过程过于烦琐;学生借书的时间花费过多;图书的破损比较严重;有些书无人问津;图书容易丢失;由于要排队借书,排在后面的学生往往总是不能借到自己喜欢的图书……面对如此种种,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另辟蹊径,于是便有了建立一个以“书香卡”为依托的班级流动图书角的念头。

一、寻找“活水之源”——班级流动图书角的定义

班级图书角,通过学生自发收集图书,丰富班级图书柜,在班主任以及学生的共同参与管理下,在丰富学生的课余读书生活上起了积极作用。那我们的图书角为什么要加上“流动”二字呢?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有限,父母不可能为其购置各种富有价值的图书,但是如果以流动的方式阅读,即A把书看完了写好评价,就等于是把书推荐给了B看,B看完后又以同样的方式推荐给C看,如此循环流动下去,就会有更多的人阅读到此书。流动阅读的主体是人,流程是你、我、他,步骤是阅读、推荐、分享,而其关键所在是流动。流动图书角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让一些同学不用花很多钱,就能读很多书,同时又是一种阅读欢愉的分享,一种校园温情的传递,一种诚信观念的传播。

另外班级图书角不能像普通图书馆一样办理借书卡,只能以“书香卡”代替,且图书是由学生自己保管,借书、还书的过程也是在借阅者与图书所有者之间单独完成的,从而达到图书互相借阅的目的,也不用再担心书架上的图书会因此损坏或丢失。

二、探究“活水之效”——建立班级流动图书角的意义

班级流动图书角是班级图书角的延伸与升华,它既继承了图书角的优势,如仍然可以完成图书的借阅,帮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弥补了图书角的不足,如学生无需排队借书,节省了时间;图书不容易丢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班级中无需专门委派图书管理员等等。班级流动图书角让学生在借书与还书的过程中锻炼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受挫能力,同时,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并且教导学生懂得同学间应该团结互爱的道理。

班级流动图书角的运行督促了学生认真地读完图书,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流动图书角中有一张“书香卡”,其主要内容除了借书与还书的手续记录外,还包括需要图书所有者给图书写一个内容简述,这就意味着图书所有者必须自己先认真地读完这本书。此外,书香卡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借阅者看完图书需要评价这本书(低年级进行星级评价,中高年级写几句或几段感想)这也需要借阅者认真读完整本书才能完成。所以,班级流动图书角的运行完全可以起到督促学生认真地阅读图书的作用。

在班级流动图书角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间的亲子关系,形成亲子阅读。因为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推荐的一本书进行内容简述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三、修出“活水之路”——班级流动图书角的建立和运行机制

1.“凿道修渠”——准备阶段

建立流动图书角的目的是让每一本图书都能发挥出其最大价值,要让创建图书角这个过程成为班级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快乐的过程。图书角的准备阶段,要重点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我想这一点是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的,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把建立流动图书角的意义和家长说清楚,可利用书信或短信的形式给所有家长发一个创建图书角的倡议书,重点讲明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意义,以此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第一,人人参与,设计“书香卡”。首先,老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给同学看的书带回学校,并设计“书香卡”,其主要内容包括:封面(书名和所有者);作者、图书内容简介;借阅者姓名、出借时间、归还签名、归还时间、本书评价(以五星制为标准)、读后感。把“书香卡”放入班级的图书柜小盒子里,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翻阅盒子里的“书香卡”。如有自己喜欢的“书香卡”,便可开始向图书所有者借阅了。这样让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成为流动的书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圖书的作用。

第二,营造氛围,装扮图书角。良好的读书环境,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室可在教室布置时对图书角的布置进行优化,以此营造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墙壁、板报的宣传功能,让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块板报都能说话。特别是对图书角的精心布置,能彰显每个班级的个性和特点。如有的班级把图书角装饰成富有童话色彩的海洋,取名“知识海洋”;有的班级则想出了别具一格的名字:“悦读吧”等;有的班级在图书角写上名人名言,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在布置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装扮图书角,展示自己的动手和想象能力,展现自己的成长风采。如此一来,班级就有了浓浓的“书香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第三,准备图书,充实图书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手头的书大部分是漫画书,或者是家人给他们买的作文书。为避免所捐书籍种类单一,教师最好事先列一份备选书单,列出大体所需要的书单,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就行。一个人至少选一本,也可以和同学合捐,但要注意避免重复。如果学生家里没有旧书,离书店又比较远,不方便,要和家长做好沟通,利用假日,由家长带着孩子进书店,帮助学生学会买书。这种方式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也是一个体验和分享的过程。

同时所有捐赠的书籍都要做好记录,并且在教室张榜表彰,对捐书活动中表表现积极的典型同学要进行表彰奖励,表彰的形式要丰富化,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自己准备的图书,以供填写“书香卡”。

2.“开渠引水”——实施阶段

为了让图书流动起来,达到预想的目的,我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以及经过实践研究,总结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亲子互动”的流动阅读方法。

第一,生生互动,“积水成渊”。生生互动是指:学生A阅读了某书后,填写“书香卡”,主要包括封面、书名、作者、同类书籍、内容简介,教师和家长可从旁协助填写,完成后插入虚拟图书馆。学生可随时阅读“书香卡”,选择自己喜欢看的图书。选中后,拿着该书的“书香卡”到图书所有者处请求借书,获得允许后,填写“书香卡”中借书一栏,包括借阅者姓名及出借时间。借阅者阅读完图书后准备归还时,仍拿着该书“书香卡”来到图书所有者处要求还书,并填写还书一栏,包括归还签名、归还时间、对该书的评价(五星制)、以及读后感(读后感的要求以低、中、高各年级的作文要求为准)。以“书香卡”为依托将此书传阅给更多的学生,如此流动,你来我往,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阅读好书的乐趣。生生互动的阅读方式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变革,学生们阅读的完全是自己喜好的优秀的儿童书籍,如《一年级的小豆豆》、《格林童话》 、《小猪唏哩呼噜》、《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等书籍,这些书籍在学生中流动传阅,流动的是书籍,传阅的是情谊,交流的是心灵的共鸣。

第二,师生互动,“水涨船高”。师生互动是指:教师阅读了某书后,填写“书香卡”,认为有推荐他人阅读的价值,将此书传阅给学生A,学生A将某书阅读完毕之后,同样填写“书香卡”,又将此书传阅给学生B,即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传阅书籍。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推荐的书籍中有选择性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学生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喜好的某一类书籍上,教师成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分享者,解惑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书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亲子互动,“细水长流”。随着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现在的家长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影响。通过亲子阅读,由浅入深,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地喜欢上阅读,并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成长阶段。亲子流动传阅成功的秘诀是通过以书为纽带,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长也爱上阅读,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让亲子流动阅读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亲子阅读”提倡共同成长,即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理解,亲子往往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看法,并延伸到生活中对人与事的看法,通过与孩子的对话,使父母检视自己的过去,加深人生的感悟,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家长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填“书香卡”,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阅读的书籍中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感,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的把握。

综上所述,以“书香卡”为依托的班级流动图书角,建立了良好的阅读伙伴关系,开展了生生流动阅读,师生流动阅读,亲子流动阅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找到乐趣,在书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3.“润物无声”——评价阶段

每一个活动都需要一个评价体系,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检查、监督该活动落实情况的作用。班级流动图书角的建立和运行也同样需要评价体系作保障。在开展班级流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不但有利于强化学生已基本稳定的课外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以便采取分层指导,引领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享受阅读之乐。

第一,交流收获。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如举行“小小故事会”、“佳作欣赏会”或“读书心得会”等。小学生爱读故事书、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课、阅读课或班会课,举行小小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在书中收获的精彩故事分享给大家,低段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故事会的交流手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阅读能力,更让学生从故事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还可举行“佳作欣赏会”来逐步提高学生对美文的赏析水平,这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较有难度,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文章选得好的,可以把美文拿出来在班上读,对于赏析得好的,要将好的赏析用投影出示或读出来。“读书心得会”形式多样,有时配合习作指导或习作讲评进行,有时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有时召开专题交流会。 这样的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收获的舞台,推动了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二,评选先进。为了使图书流动阅读能长期有效地开展,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阅读的质量,可采用以下三种评选方式:一是评比优秀“书香卡”。“书香卡”上有一栏是要填写读书心得的,通过检查学生填写“书香卡”的质和量进行评比。二是评选“图书流动书香家庭”。每个学期对学生家庭藏书的数量、质量以及参加班级图书角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并表彰一批“图书流动书香家庭”。三是评选“班级流动阅读之星”。针对学生在藏书、读书活动等中的表现,每学期分层评出一批班级读书之星,年级读书之星以及校级读书之星,并请他们发表获奖感言或心得体会等。 这样的评选活动是对学生读有所成的最大精神鼓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力。

第三,展示成果。墙报是个小载体,但却向孩子们传递着丰富的知识,无声地教育着孩子们,激励着孩子们,因此要让学生在墙報这块小小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快乐。通过评比选出来的“优秀书香卡”、“图书流动书香家庭”、“班级流动阅读之星”可在班级或学校的墙报上进行多方位的展示,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形成激励机制,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自然和谐的读书氛围。

这样的展示不仅让学生真正获得了读书所带来的快乐,而且对于促进家庭环境的和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评选“图书流动书香家庭”的过程中,家长也会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日久天长,亲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孩子茁壮成长。同时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会发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自己也在不断地成熟,从而促进了家庭的和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班级流动图书角,就如一把金钥匙,为农村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知识殿堂的大门。小小图书角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农村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但拓宽了农村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农村学生的见识,而且还使学生通过书本了解了人类的历史、探索了人类的未来,使班级乃至学校越来越富有浓厚的读书氛围。

参考文献

[1]原伶.发挥图书角的作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0期:115-116

[2]金凤.立体化书香校园的构建[J].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01期:12-13

[3]宜城幼儿园.亲子阅读好处多多[OL].宜兴教育网,2011-03-22

猜你喜欢

书香流动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流动的画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书香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