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列宁的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思想

2018-05-14杜茜

今日财富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俄列宁城乡

城乡关系问题关乎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更应该把发展城乡关系放在重要地位。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的具体国情探索出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城乡关系思想。其中,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思想是其城乡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危机凸显、城乡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列宁客观估量了城乡经济文化联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的有效路径。

列宁在其革命和政治生涯中,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实际出发,一直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探索出一条具有俄国特色的城乡发展道路——构建城乡联盟,包括城乡军事政治联盟和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城市偏向的教训,强调由城乡政治军事联盟转向城乡经济文化联盟,以求更平等地促进城乡发展。最终形成了该时期极具特色的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并为当前我国的城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价值。

一、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思想形成的历史诉求

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连年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城乡差距拉大,在这种背景下,列宁开始了对城乡经济文化联盟的探索。

(一)农业生产衰败,农民利益受损,城乡差距加大

一方面,连年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措施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破坏了农村经济,造成农业衰败,城乡差距拉大。特别是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1921年春天的国内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农业方面危机深重,饥馑使农业生产和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城市偏向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造成了农村服务于城市、农民地位依然低下的局面,使农民渐渐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失望。暴力征粮及限制贸易等措施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造成苏俄农村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对城市发展的偏向政策更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与对立。对此,列宁无奈指出:“我们必须懂得,虽然农村经济发生了危机,但是,除了依靠农村经济来帮助城市和乡村,我们没有别的方法生存下去。”(p20)

(二)城乡间正常联系和工农经济流转的中断

1921年春,俄国出现了严重的燃料危机,进而引起了运输危机。1921年1月5日劳动国防委员会决定一些铁路线关闭10天,到3月24日情况仍继续恶化,又有10条铁路线中断了运输。铁路线中断意味着俄国城乡间正常联系的中断,农村的粮食、燃料运不到城市,出现了工人丢开工厂跑到农村找工作、用打火机换粮食等现象。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禁止私人贸易,阻碍了城乡工农经济的流转,城乡经济联系受到限制,从而阻碍了农村摆脱经济落后和城市提高经济水平的步伐。国家提供给工人的粮食远远低于生存需要,又禁止私人贸易,因此,隐藏在地下进行粮食交易的黑市应运而生,黑市甚至成为工人食粮的第一来源,也成为农民获取生活用品的来源。可见,当时俄国的城乡联系和工农经济流转几乎被切断,但又在工农生存需要下艰难维持着。城乡间正常联系的中断使农村在经济衰败的情况下又处于隔绝状态,农业生产难以恢复,城乡关系难以改善。

(三)社会主义在苏俄农村的尴尬境地

由于战争、经济破坏和歉收等,苏俄农民的处境特别困难,加上战时的城市偏向政策,苏俄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信心逐渐消除,从而经济危机后接踵而来的是严重的政治危机。1920年下半年开始,在农民中穿着军装的农民士兵中酝酿着反苏维埃政权的情绪,他们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更多的经济自由和买卖自由。这种不满情绪在孟什维克和白卫分子的挑唆下,逐渐酝酿成以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规模农民暴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除了政治危机外,苏俄农村落后的文化水平也是社会主义推行受阻的一大原因。当时苏俄农民绝大多数都是文盲,农村的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素质低下的农民不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政策,因此,苏维埃政府向农村推行的政策和改良农业生产的技术等很难被农民接受,这在导致苏俄农村更加落后的同时也使社会主义在苏俄农村面临尴尬境地。

二、对城乡经济文化联盟的价值考量

列宁根据苏俄基本国情与城乡关系发展状况,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对城乡经济文化联盟进行了价值考量,充分证明了它的重要性,以期通过构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来消灭城乡差别、改善城乡关系。

(一)政治之维:城乡经济文化联盟关乎苏维埃政权的稳定与巩固

一方面,列宁认为,构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是消除政治危机的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城市偏向损害了农民利益、拉大了城乡差距,导致农民对苏维埃政权失去信心而进行暴动。对此,列宁指出“为了消灭阶级,第一就要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第二就是要消灭工农之间的差别,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工作者”(p89-90)这里,列宁所指的工农差别正是城乡差别,尤其是城乡之间在经济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列宁深刻认识到构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对于巩固政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列宁认为,构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是争取农民阶级的需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俄国国内现存的阶级主要是城市工人阶级和小农阶级,因此,在苏俄这样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如果新生政权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拥护和支持,它的优越性就得不到发挥,即:“全部问题在于农民跟谁走:跟无产阶级走呢,还是跟资本家走。”(p577)因此,要巩固政权,无产阶级就必须高度重视自己与小农的关系,必须与小农建立联盟,特别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经济文化联盟。

(二)经济之维:城乡经济文化联盟关乎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连年战争的破坏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错误措施,导致1921年初苏俄经济危机的爆发,小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尤其城乡差别会进一步造成农村经济的落后,形成苏俄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日益落后的恶性循环。因为,从资源的稀缺性来看,城乡差别诱使社会资源汇聚于城市,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不合理政策的安排下,农村有限的资源被抽吸到城市,割裂了农村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处于落后状态。而俄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城乡关系的改善。因此,列宁指出,城乡协调发展是苏俄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应该通过建立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列宁强调,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与农民经济的结合,为了将城乡军事联盟转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并通过这种联盟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因为:一方面,“不使小农经济得到切实的大规模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p146)

(三)社会之维:城乡经济文化联盟关乎苏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苏维埃政权在农村的基础不稳固和农民对社会主义认同度低等造成了社会主义在苏俄农村的尴尬境地,二者都和城乡关系特别是城乡经济文化联盟密切相关。首先,搞好城乡经济文化联盟能有效争取到农民群众的支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俄农村从一开始就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如果广大农民不认同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就谈不上在苏俄真正建成社会主义。而农民热情的调动离不开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城乡经济文化联盟的构建。因此,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通过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提高农民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和支持。其次,搞好城乡经济文化联盟能有效提高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苏俄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认同和理解,然而苏俄文化素质低下的农民难以接受新事物和新政策,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都很低,这对苏俄建成社会主义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列宁主张通过构建城乡文化联盟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帮助农村进行文化建设,为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奠定文化基础。

三、对构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的科学设计

经过对社会背景和城乡经济文化联盟价值的深刻分析,列宁提出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思想,并对具体路径进行了科学设计,形成一套有效指导城乡发展的方法论。

(一)强调构建城乡经济联盟,促进工农业产品在城乡间的流通

当时俄国农村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差别突出,又由于农村经济单靠农民自身力量是难以建设好的。因此,列宁主张建立城乡经济联盟,充分发挥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

1.强调构建城乡经济联盟要优先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

面对1921年初的燃料危机,列宁提出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率,要不惜任何代价挽救小农并使其达到中等水平。首先,优先发展农业需要国家和城市的支持,通过发展地方小工业和地方贸易来促进农业生产,以提供给农村原料、技术、资金等。“支援为农业服务并帮助农业发展的小工业;为了支援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供给它一些国家的原料。”(p233)其次,国家通过发展大机器工业将工业运用到农业中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大机器工业及其在农业中的运用,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经济基础,只有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进行顺利的斗争。”(p30)

2.强调构建城乡经济联盟离不开城乡工农业经济的流转和商品交换

战时主义时期禁止贸易的政策阻碍了城乡工农业经济的流转,阻碍了城乡正常经济交流。一方面,列宁指出,小农作为小生产者,需要自由贸易,“应该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 (p327)另一方面,列宁强调通过发展交通运输加强城乡联系和工农业经济流转,“我们必须恢复农业和工业间的流转,而为了恢复这种流转,就必须有物质基础。联系工农业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就是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p497-498)

3.强调构建城乡经济联盟要注重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一是城市工人阶级及国家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主要通过实行粮食税最大限度地鼓励小农独立经营,小农自己支配收成的绝大部份,经营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列宁指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p477)二是通过恢复自由贸易满足农民商品交换的需求,对农村供应商品。1921年8月,人民委员会发布了城乡之间恢复商品交换、货币流通的指令,使小农和城市居民建立起正常的关系。三是通过实行电器化改造小农,“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p205)

(二)强调构建城乡文化联盟,加强城乡文化互助交流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列宁越发觉得阻碍苏俄城乡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因素,不仅是农业经济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低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列宁主张通过构建城乡文化联盟发展农村文化,缩小城乡之间的文化水平差距。

1.强调组织城市工人团体下乡学习实践,进行文化交流

列宁指出,城市工人支援农村是城乡关系的一个基本政治问题,对于整个革命有决定意义,要求:“必须在工厂工人中组成许多以经常帮助农村发展文化为宗旨的团体(党的、工会的、个人的)。”(p360)为了响应列宁的号召,城市的一些单位组织工人成立了许多旨在帮助农村的文化教育团体,定期到农村开展文化教育工作。这些团体把先进的文化思想传播到了农村,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在这些团体中,列宁特别重视发挥城市青年团的作用,号召城市青年联合起来到农村去扫除文盲,使这代青年中不再有文盲。

2.强调城市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定点挂钩,对口支援

党支部是苏维埃俄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单位,具有调配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的权限。因为城市党支部较之农村党支部而言,在工作基础、财政能力和组成人员的思想、觉悟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由城市党支部帮助农村党支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当时的确是有效的。“能不能做到把所有的城市支部都“分配”给各農村支部,使每一个“分配”给相应的农村支部的工人支部经常注意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场合,来满足自己的兄弟支部的各种文化需求呢?”(p360)对此,列宁是充分肯定的,并将其认为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巨大文化任务,要求布尔什维克党把这项工作坚持做下去。

3.强调城乡的文化联盟要经常化、自觉化和计划化

针对苏俄城乡文化联盟中官僚腐败和文化专制等现象,列宁指出要严禁下乡团体官僚主义作风,在城市帮助农村发展文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农民的“各种文化要求”开展文化工作,不能搞“官僚主义”及“一长制”,绝不能利用城市党组织或有关团体在农村强制性推行农民一时不能接受的“共产主义制度”,农村文化政策和发展指标都要符合广大农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从而实现城乡文化常态化发展。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实现城乡的友好互助,城乡文化互助工作应该具有“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因为只要这些工作实现常态化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就“可以开始百倍迅速地前进”。

总起看来,列宁的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思想诞生于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具有丰富的内涵,恢复、发展了农村经济和文化,缩小了城乡之间差距,有效缓解了各种社会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由此可见,构建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路径。当前,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然而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地区发展依然不平衡,对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要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列宁城乡经济文化联盟思想,借鉴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推动我国的城乡发展。(作者单位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杜茜(1993-),女,山东滕州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苏俄列宁城乡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救济署借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拉美有多少“列宁”?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纪念列宁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