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创工作开展改革探索
2018-05-14李清波武超
李清波 武超
摘 要: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年轻学生的创业备受国家以及社会关注,那么在大学里应当以何种方式和路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成为各个高校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的梯度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促使高校不断改进办学思路,提升内涵建设,创新发展模式。2016年,淮阴师范学院从328所申报院校中脱颖而出,成功申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成为获批的30所合作院校之一,并于2018年3月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此项目旨在把ICT行业前沿技术引入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专业教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学生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目标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从2007届的1.2%上升到2017届的3.0%,高校学子选择创业这条路逐渐增多,多数大学生创业并不是出于就业困难,其中超过90%的大学生是主动机会型创业。应届毕业生大多把创业方向集中在外卖、餐饮、销售、互联网共享服务等行业。那么高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该如何开展双创教育。通过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校企双方共同提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的梯度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开展企业大咖讲座、课外竞赛、实践、素质活动等方式,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为契机,以科技企业真实项目开发为载体,带领学生并行完成,构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高校高度重视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准确。大学是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重要的地方,但是目前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通常以大学生创业街、双创大赛等形式展开,形式比较单一,定位不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教育模式停留在初级阶段,教育效果不显著。
(2)课程体系不健全。目前各个高校的双创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主要还是偏重于理论设计。主要原因有:①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教材和与之配套课程体系,导致无法很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规划,无法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需要。
(3)师资队伍资源薄弱,综合素质不高。有过企业工作经验、创业经验的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因素,现在各个高校该方面教师很少,专业水平低。目前高校注重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践,但是不能较好的满足学生创业所需要基本技能,如公司运作流程、融资、税务、法律法规、人脉资源等。创业之前如果没有很好的心里预期,在创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恐惧与抵触心里。在大学阶段创新创业课程中,老师往往是口头传授理论知识,没有切实的自主创业的实践经历,无法系统的传授创业经验,无法带动学生创业热情。
二、“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的梯度式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体系
目前,校企团隊共同开展“双主线”培养体系,即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以按需(企业、岗位需求)培养模式为指导、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路开展工作,构建课“基础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的培养梯度式课程体系。该体系是一种分年级、分阶段的培养模式。大一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走进企业、行业认知、塑造创新心理;大二着重创新素质训练、“创业基础”能力培养;大三、大四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实践”的创新创业项目。
(1)基础能力”教育。“基础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在大一、大二。大一的学生刚踏入校园,充满热情,对所学专业、就业岗位以及未来发展充满期望,有利于创新创业课程及时有效的切入,是开展“基础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好的时机。为此,大一上学期,我们设计了准职业人导向训练(一)职业素质课程、ICT行业认知讲座、行业企业参观、ICT产品创业意识和思维讲座等;在大一下学期,开展ICT产品推广大赛、ICT产品营销知识讲座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创新心理。大二上学期,开设了准职业人导向训练(二)职业素质课程、职场礼仪比赛、ICT职场礼仪讲座、ICT产品方案设计大赛、方案设计规划讲座、创新创业项目讲座等,着重开展创新素质训练、“创业基础”能力培养。同时,辅以专家、大咖讲座作为总结、提炼,让学生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过程中,引入企业职业管理制度,开展KPI考核;组建虚拟公司,以虚拟公司作为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组建相应的项目团队。由企业人员对会员招新、干部选拔、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支持,扩大虚拟公司对学生创业的影响。
(2)专业技能指导。“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指导是面向大三具有创业潜质、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职业定位与发展(一)职素课程、职业定位与发展(二)职素课程,运用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在此阶段培养过程中,企业高级工程师走进课堂,实施情景教学法、MIMPS项目式教学法、工程师自主教学等教学手段,将“专业性”指导融入整个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同时,组织开展ICT产品APP开发大赛、技术专家讲座,4G全网大赛、互联网+大学创新大赛,创新产品融资讲座等相应竞赛和讲座,提升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牢靠的基础。
(3)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实践班”形式展开。对于已具有初步创业体验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为目标,以虚拟公司为载体,成立技术中心,开展行业创新解决方案的撰写、产品的开发,产品市场化等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将专业技能与创业相结合。同时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企业运作讲座、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经验分享讲座,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企业运作方面风险的规避。
三、结语
“基础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的基础,“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是创业的强化剂,“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是创业教育的落脚点。高校要遵循“校内学、校外练、学中创”的培养思路,逐步实施,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
参考文献:
[1]朱颖婷,张敏,林德祺.“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究,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