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村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8-05-14边语

今日财富 2018年34期
关键词:闲置村落人才

边语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重心的乡村振兴战略,说明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视。在农业农村的发展道路上,从立国之初的“合作社”模式,到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13年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探索。本文试图从今年新出来的“共享村落”发展模式来阐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共享村落”的背景

据科技日报2017年7月24日报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引人注目。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共享闲置设备,共享生产线空闲档期,共享人才和服务……兴起于大众消费和服务领域的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众多领域。专家、学者高度认同:共享经济毫无疑问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会占到GDP的10%;2025年预计达到20%。

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下,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共享村落”的创新。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是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现有的投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有足够的支撑;同时农村要有肯干愿干的诸多人才,而“共享村落”无疑能带动更多的资金、知识分子流向农村,将引领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新高潮,助力田园综合体这一产业新升级,如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政府作为试点,推行实施了第一批“共享村落”,作为一种新的农村资源利用形式,无疑使当地民宿、乡村旅游、田间养老等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平台发展。

二、“共享村落”概念

关于“共享村落”是指村集体或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进行流转交易的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农民通过“共享村落”平台,将闲置的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出租,获得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这是目前各方对“共享村落”认识达成的共识。

目前“共享村落”有四个特征:一是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二是建立農村产权交易平台;三是流转的标的物是闲置宅基地和房屋,非农耕地和林地及其他用地;四是建立土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三权分置制度。

“共享人”获得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后,在出租期限内,用于创新创业,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创意、文化、商贸、娱乐等产业,也可用于个人休闲,居住,及养老等用途。

三“共享村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适应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原先以农户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生产生活需要。以农户为主体进行种植农作物没有市场敏锐的眼光,同时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存在农产品产量过剩、价格偏低,导致很多地方农产品丰收,农民收入却减少,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只有建立现代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而新型农业合作组织规模化经营就要求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目前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国家2018年一号文件中提到农村土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政策。那么耕地林地等生产用地建立三权分置的土地流转制度,而闲置下来的宅基地和房屋也以“共享村落”的方式进行流转。“共享村落”能促进农村经济、农村产业发展多样化,比如闲置下来的宅基地和房屋搞生态农庄、旅游、养老养生项目,实现原来农村经济从单一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收入,以进城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转为提供休闲养老旅游第三产业,同时满足国家经济和市场多方面的需求。

2.促进农村“人才”回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目前的人才流动趋势是农村向城市流动,省会城市向中心大城市流动。如北上广深集合了全国的精英人才。而农村经济要取得长足发展,必然要有相应的人才回流政策。国家中央一号文件都“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但目前农村人才的现状是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是俗称“386199”部队,也是留下妇女、儿童、老人。加之一部份妇女、老人在县城陪读。大片的村庄都成了“空心村”。 试想农村连个青壮年都找不到,何况寻找精英人才。并且留下来的这些人创业观念滞后,大多数农户安于现状,无心钻研发家致富项目。不愿从事高投入、收效慢、有较高技术要求和一定投资风险的农业开发项目。而“共享村落”会带来人才的流动性。“共享村落”以相对廉价的生活成本、优美的自然环境、悠然自乐的田园生活吸引城市人才逗留、旅游和居住。这些人才将在城市所学的技能、技术和理念,应用到农村生活中,有些有志之士甚至以改善农村现状为己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周围邻居发家致富,无形中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共享村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

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里面提到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目前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虽然解决了农村许多基础建设的资金问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要解决资金问题,必须还得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组织和个人来农村投资。而“共享村落”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途径,为社会上愿意住农村、愿意发展农村的有志之士提供了一块热土,“共享村落”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和养老之地。这些人和组织有的利用他们自己的资金,有的利用各自的社会资源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而这个过程中就为农村经济发展在各个渠道筹集了相应的资金。所以“共享村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

4.“共享村落”有利于建立农村现代经济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不适应。比如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机构运行管理仍然明显带有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色彩,部门分工精细、彼此交流不畅的现象仍然存在。市场机制设施方面比较薄弱,农产品价格标准体系不健全,市场供求信息网络尚未形成等问题。尤其是农村基层管理队伍素质非常欠缺。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吸引力不强,使得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文化程度低,接受专业培训机会少,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很难适应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随着“共享村落”的发展,不断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人才流入到农村,经济也不断发展。“共享村落”过程中城市人才对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不像以前的农民一样安于现状好对付,这对农村经济基层管理人员有着更大的挑战。并且中有不少人才本身就有城市社会的管理经验,他们在挑战现有农村经济管理结构的同时,也会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具体的管理意见。这样随着“共享村落”人才的流进和资金的到来,势必导致农村经济和农村政治格局发生新变化,造就新型农村和农民,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乡村治理和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实践,倒逼乡村经济管理体制快速走向规范化、现代化。而规范化、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又反过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共享村落”有利用轉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共享村落”蕴藏着商机,也会对文化传承、农村思想观念转变产生积极作用。村里人和城里人两种不同文化色彩,从某个角度来看,村庄的房屋街道散落布局,悠闲的生活起居习惯,保险守旧的思想与城里人统一规划的整体布局,有主题有风格的统一建设,和敢于创新快节奏的生活气氛形成显明的对比。这样一来,短时间内农村居民和“共享村落”的城市居民难免会发生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发展观的激烈碰撞和思想冲击,然后慢慢互相学习和融合,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有利于加快农民的现代化进程,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外“共享村落”整体规划,设施配套,进行有主题有风格的统一规划建设。这样,不但提升了村庄的商业价值,而且改善了乡村的环境。但是要避免“共享村落”被利用搞成变相房地产,同时农村管理者要注意上下统一认识,团结一心,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尽量扬长避短,发挥“共享村落”的积极影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为保险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闲置村落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油画《村落》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鸵鸟
引发海啸(下)
毛遂自荐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为国家选人才
全球集装箱船闲置运力超10%
全球集装箱船闲置率高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