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潮中寻找可转债的“第二春”
2018-05-14陶丹
陶丹
“新股不败”的神话还在A股延续,但“新债不败”却早已成为过去时。去年一度以信用申购“空手套白狼”著称的申购可转债策略,随着转债破发比例的不断增加,已经彻底走入历史。而转债的破发套住的不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越来越多的承销商也因为包销投资者弃购额度而被迫成为“接盘侠”,惨遭套牢。其中,湖广转债让主承销商中泰证券吃下超过三分之一的发行量,金额高达5.82亿元,包销比例和金额均为历史罕见;而民生证券则大比例包销了四只转债被弃购的部分,其中万顺转债和威帝转债的大幅破发,让其出现明显的账面浮亏。在破发已经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套牢群体从二级市场扩散到一级市场,呈现一派低迷气氛。
可转债步入寒冬,自然和股市的低迷分不开。不少可转债的最新转股价远高于正股的价格,丧失转股的价值,自然也让股性部分的价值暂时归零,只剩下债性的价值。在可转债普遍票面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只有债性的可转债自然会被市场甩卖,跌破100元面值也不足为奇。不过,可转债的股性只是因为市场低迷而暂时消失,未来股市出现复苏,股性的价值随时可能恢复甚至放大。可转债到期的时间越长,股性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以往的经验看,在市场深度调整之后重回牛市,可转债潜在的股性很快便会显现出来,其表现一点也不逊色于正股的表现。
另一方面,只要上市公司不违约,可转债最差的结果无非是还本付息,对于在100元面值以下买入转债的投资者来说,最不济的情况也就是“只输时间不输钱”。抛开发行可转债的公司本身需要符合一系列要求,其基本面比A股整体上市公司要好之外,本身可转债低廉的利息也让发行公司选择违约的可能性大幅下降。此外,上市公司还有杀手锏可以确保履约,那就是下调转股价。只要正股的股价比每股净资产要高,就可以通过这一手段来促进转股,实现转债持有人和上市公司的双赢。
正因为如此,在转债破发潮中,“第二春”已经在悄悄酝酿中。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调低转股价,为已经丧失股性的可转债重新注入这一价格的“兴奋剂”。其中,江阴银行在今年2月可转债上市之后,在5月和8月先后两次下修转股价,从9.16元砍价到5.67元,下调幅度高达38%。在两次下修转股价之后,江银转债的价格都出现了跳涨,两个月内从最低92元附近到升破101元,涨幅超过10%。虽然也就相当于一个涨停板,但考虑到同期上证指数超过4%的跌幅,以及可转债“下有保底”的特性,这样的涨幅也算弱市中难得的一抹亮色。而如果将江阴银行的正股和可转债进行对比,江银转债自今年2月14日上市以来涨幅为0.06%,而同期正股则下跌27%,转债能攻善守的优势在跌破100元面值之后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图1)。跌破面值的可转债,已经具备了初步较好的参与价值。笔者认为,由此衍生出的三方面機会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是承销商包销比例较大,价格仍低于100元面值的可转债。在承销商被动吃下大量转债之后,未来势必会寻求解套突围的机会。其中有两种可能,一是承销商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未来股价有修复的机会,带动可转债价格向上;二是承销商敦促上市公司采取措施,包括下修转股价等方式,提升可转债的价值,带动价格走高。无论何种原因,这些破发的可转债都有可能出现一轮承销商的“自救行情”,如万顺转债、广电转债等(见表1);
其次是具有大幅下修转股价潜力,且绝对价格较低的可转债。所谓下修的潜力,一是股价大幅低于最新转股价,短期之内难以触及;二是股价超过净资产较多,具备较高的市净率,因为转股价下修之后也很难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笔者将股价低于转股价,且市净率超过2倍,价格低于95元的可转债列为观察对象,如千禾转债、博世转债、再升转债、岩土转债等(见表2);
第三类则是可转债的正股价格大幅低于净资产,动态市盈率较低的个股。这部分个股在股价破净之后,转股价下修至净资产仍无法对可转债产生转股价值,未来要促进转股只能通过股价上涨来实现。因此,这部分个股的净资产将对股价产生牵引作用,有望带动股价向上修复,如湖北广电、林洋能源等(见表3)。
在破发背后,可转债的“第二春”正在积极酝酿中,下跌并不可怕,机遇是属于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