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宗棠究竟有没有劝过曾国藩自立为王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4期
关键词:太平军咸丰左宗棠

有一种说法,左宗棠在宿松大营期间,面对江南大营溃败、东南各省陷于太平军之手的混乱局面,曾劝曾国藩自立为王。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呢?“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当时亲笔的这十四字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曾国藩写信欢迎左宗棠来宿松大营

史料记载,樊燮(xiè)案的爆发最先是晚清将领骆秉章告状的,理由是:大家平叛太平军的紧张时期,正是急用兵的关键时刻,樊燮带上三十多兵浩浩荡荡去京,违反朝廷“一切从简”的规定;在永州期间,樊燮挪用公款私自盖建私人房屋、请客看戏等等吃喝玩乐。

樊燮被告到咸丰皇帝后,遭咸丰皇帝批评,樊燮不服,准备上诉,这时一位和左宗棠有仇的湖广总督官文趁火打铁,把本来和此事无关的左宗棠拉下水,理由是骆秉章写的告状书是左宗棠写的。

受樊燮案牵连,左宗棠于咸丰九年十二月二十日(1860年1月12日)离开湖南巡抚幕府,于咸丰十年正月二十八日(1860年2月19日)由长沙启程北上,准备参加当年的恩科考试。二月二十六日(3月18日)抵达湖北襄阳时,安襄荆郧道毛鸿宾转给他一封将领胡林翼的密信。胡林翼在信中说,仇家还在积极活动,官文正在暗中调查左宗棠与樊燮案的关系,京城关于此案的谣言很多,此时入京无异自投罗网,劝左宗棠不要北上。

没办法,左宗棠只好返驾而南,至汉川,鉴于盘缠尚多,便想到要去胡林翼、曾国藩、李续宜各大营看看。得知左宗棠意图后,曾国藩于三月二十日去信,欢迎左宗棠前来宿松,并将派专人前往迎接。与此同时,在信中,他还宽慰左宗棠,“江湖空阔,足遣壮怀”。

左宗棠在胡林翼英山大营期间,曾国藩得知其因缺纸而写不好篆书后,竟然派人专程送去宣纸十二张。曾国藩还告诉左宗棠,如果这些宣纸还不够好,他可以派专人前往江西购买。

戎马倥偬之际,尚有心情做这样的雅事,一则表明曾国藩此时心情尚好,二则表明曾国藩讨好左宗棠以及希望左宗棠前来宿松的迫切心情。

闰三月二十四日(5月14日),左宗棠辞离英山,于闰三月二十六日(5月16日)到达宿松曾国藩大营。他在曾营住了二十多天,与曾等朝夕纵谈东南大局,寻求补救之法。

就在左宗棠辗转于胡林翼和曾国藩大营时,江南军事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咸丰十年二月二十七日(1860年3月19日),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占领杭州,待江南大营分兵往援,迅即回师北上,会同各军,于闰三月十六日(5月6日)再次攻破江南大营。接着,太平军乘胜东进,连克丹阳、常州、无锡等地,并于四月十三日(6月2日)攻占苏州,建立苏福省。一时间,太平军声势大振。为挽救东南危局,咸丰决定重用曾国藩:四月十九日(6月8日),赏加曾国藩兵部尚书衔,令曾国藩署两江总督。

左宗棠劝曾国藩做皇帝?

有一种说法,左宗棠在宿松大营期间,面对江南大营溃败、东南各省陷于太平军之手的混乱局面,曾劝曾国藩自立为王。历史真相是否真的如此呢?

关于劝曾国藩自立的说法,主要来自野史笔记,被认为曾经劝进的人,有王闿运、胡林翼、彭玉麟、左宗棠。

楚狂《投笔漫谈》中记载,王闿运曾到曾国藩军营劝曾自立为王。王闿运在喋喋不休地说,曾国藩口中唯唯诺诺,却用手指蘸茶水在桌上不停地书写。趁曾国藩有事暂时离座之际,王闿运起来偷看,“所划者皆荒谬二字”。王闿運一看,只好作罢。而据楚狂《投笔漫谈》和《清人遗事》记载,胡林翼、彭玉麟都曾送给曾国藩写有“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的纸条,暗中讽劝曾国藩自立为王。

至于左宗棠的劝进,根据这些笔记小说的记载,则是通过题写对联的方式。在樊燮案结束后,左宗棠题神鼎山联语曰:“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专差封此稿致胡曾,请同为删改。胡启视,当然已知来意,因一字不易,加封转曾。曾仅将“似”字改为“未”字,又原递还胡。林翼在笺尾批:“一似一未,我何词费?”问鼎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争做皇帝的代名词。左宗棠此联,暗示曾国藩可以放手一搏。而曾国藩将“似”改为“未”后,则变为了否定之意,表示自己既没有此心,也没有此力。

毫无疑问,这些记载都是文人墨客的附会之笔,难以稽考,也不必稽考。

因为即便同是野史笔记,对于左宗棠劝曾国藩自立为王的记载,也互相矛盾——既记载左劝进,也记载曾国藩担心左宗棠反对:南京破,国藩抵金陵……一夕,将夜分,亲审李秀成毕,刚入室拟小休。诸将僚佐,约三十许人,忽来集前厅,请白事。左右觉有异,即禀闻。国藩问:“九帅(国荃)偕来否?”答未。国藩徐起凝立,凛如天人,指巡弁曰:“请九帅!”俄而国荃扶病应命。国藩始出,指众坐。众见国藩严肃至极,迥异平时,仰视之不敢,遑论坐?良久,国藩忽呼左右取纸笔,左右进以簿书纸,令易以大红笺,即就案挥一联曰: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掷笔起去,一语不发。

原来,攻陷天京之后,“国荃与攻城诸将,独揽大功,嫉之者多谓宝物尽入军中”。当时朝中人士多有不平,有追抄之谣。曾国荃部下诸将欲自保,就想效法陈桥兵变,拥立曾国藩,“而国藩斩钉截铁,以十四字示意,其襟怀之磊落,浩气之流转,跃然纸上”。此故事记载者,同时也载,“当时有一种说法,国藩之不为帝,恐左宗棠辈掣其肘”。

左宗棠在宿松与曾国藩到底谈了什么?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左宗棠在宿松曾国藩大营过得怎样、都做了些什么?

闰三月二十六日,左宗棠抵达宿松,直到四月十八日方始离开。根据《曾国藩日记》,这二十三天中,有二十一天记有“与左季高畅谈”——有时一天竟谈三次之多,四月十一日更是谈了一整天,“与胡中丞、左季高诸君畅谈竟日”。另外的两天,还有一天记有“与左季高熟商一切”。只有四月十三日这天去罗家吊唁阵亡的浙江巡抚罗遵殿时,没有类似字样,但这次吊唁,曾国藩也是和左宗棠、胡林翼等一同去的。

这二十多天里,曾国藩和左宗棠谈了些什么?谈话的内容,涉及很广——既有时事,也有兵事,还有奇闻异事;既涉及用兵方略,也涉及做人和教子等等。曾国藩的日记记载了和左宗棠畅谈的部分内容,比如四月初三日记载,左宗棠这天说了一对孝顺夫妇的故事,家中着火,两人赶忙将母亲的灵柩抬到屋外。而平日,这两个人都以力气小著称,儿媳妇更是柔弱。之所以能如此,左宗棠分析原因:一是孝心感动了神灵;二是情急智生;三是情况紧急之下人往往会有爆发力。曾国藩因此在日记中评点:照此推理,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比如四月初四的日记记载,左宗棠说人的富贵是从吃苦中得来的,又说给子孙留银钱货物没用,就是给子孙留书籍字画,也只会拖累子孙。曾国藩为此点评说,“多见道之语”,夸奖左宗棠这番话有见识、有道理。

但更多的,是诸如“因与季高商议东南大局,图所以补救之法”、“夜与季高谈时事”等相当简略的记载,并无关于劝曾国藩自立为王的任何记载——当然,像这种株连九族的事,即使大家说过,曾国藩也断然不敢记录在案的。

尽管如此,有胡林翼,又有曾国荃、李鸿章、李元度等人在一起,应该说,这一段时间,曾国藩和左宗棠的相处,是十分愉快的。曾左之间的情谊,也是深厚的。

(《左宗棠传信录》 刘江华 /著,岳麓书社出版)

猜你喜欢

太平军咸丰左宗棠
被乞丐教训的左宗棠
暮年左宗棠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与曾国藩“掰手腕”的咸丰毕竟不是崇祯
徐继畬视野中的太平军在山西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