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平安千亿回购预案 如何叫好又叫座

2018-05-14张俊鸣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蓝筹股时间表预案

张俊鸣

回购制度刚松绑,A股市场便出现一份高达千亿元的回购“大礼”,主角是公认的白马股代表中国平安。根据中国平安的公告,公司准备适时回购境内外发行的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总股本的10%,按公告日的收盘价计算约1000亿元人民币。这一巨額回购预案如果落实到位,将超过今年以来702家上市公司实施241亿元回购金额三倍,对市场将构成实质性重大利好。但正如中国平安公告所说,回购股份的要素仍有待确定,甚至存在不确定性。为了避免让千亿回购预案沦为“雷声大、雨点小”的作秀,中国平安回购需要做出最妥善的安排,兼顾各方利益,成为未来蓝筹股回购的典范。

从千亿融资到千亿回购

在这份千亿回购预案抛出之前,资深投资者对中国平安的另一个“千亿”印象深刻,那就是2008年3月公司提出的“千亿增发预案”,当时这一巨量融资方案遭遇市场“用脚投票”,在付出市值大量蒸发的代价之后,最终胎死腹中。这一融资预案让中国平安的股价长期受制于预案提出时的价格,形成“融资顶”直到2015年大牛市才冲破,更被认为是当时A股重挫的因素之一。如今十年过去,中国平安复权之后的股价远超当时,却没有抛出巨额融资而是提出巨额回购,虽然实施还有不确定性,但从抽血变成输血,无疑值得点赞。

中国平安作为蓝筹股的代表之一,其资本运作不仅代表公司自身,更会对其它蓝筹股形成对比和示范效应。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蓝筹股群体如果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出数额可观、具有可操作性的回购方案,无疑对市场是一大利好,有利于向投资者传递出公司内在价值的清晰信号,对树立长线价值投资理念的效果明显。

回购有上限更要有下限

虽然这份千亿回购预案看起来数额惊人,但却充满了许多模糊空间。特别是回购的股份,涉及的“千亿”金额仅仅是上限,也就是最多回购的金额,而没有明确下限。如果只是少量的回购,对公司股价的支持和价值发现,无疑只是杯水车薪的效果,甚至会被投资者质疑只是“口水护盘”,让回购预案沦为短期市值管理的工具。因此,在未来回购方案的细节里,需要订立回购金额的下限,而且这个下限还不能太低,才能让投资者感受到公司回购的诚意。

当然,制定回购金额下限也需要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如果未来股价大涨,公司还大量回购,不排除会对公司的内在价值造成损害,最直接就是造成每股净资产的降低。因此,回购方案中最好明确回购的价格区间,笔者建议可设置回购价为当年平安核心员工持股计划买入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公司在下一交易日便实施回购,在价格没有回升到回购价之前,回购买入不少于当年员工持股计划买入金额。如此一来,可以让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看得更清楚明白。

明确回购时间表,设定“回购准备金”

除了回购金额的明确之外,回购时间表也应当更清晰。如果没有时间表,理论上公司可以让投资者“千年等一回”,每年回购1亿元,分1000年完成,这对投资者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当然,如果是一次性快速买入,不仅会对买入价造成巨大的冲击成本,也容易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对公司的财务安排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因此,笔者建议,回购时间表可采用年度计划完成,选择股价低估的时候出手。比如,每年度的回购金额在不低于核心员工买入金额的同时,不超过100亿元,以免市场对股价有过度预期。

另外,在股价没有下跌到符合回购的价格区间时,公司应当设定“回购准备金”,将每年净利润的一部分,以固定比例的方式提取出来,在某年度股价大幅下跌、进入回购价格区间时在当年回购,直至准备金用完。如此一来,回购可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灵活应对,也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对空头保持强大的威慑力。即使最终因为股价上涨而没有实施,也不会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因为本身投资者就能从股价上涨中获利。

在回购股份的用途方面,笔者认为直接注销是首选,可以对每股收益形成直接提升的效果,增加股票的内在价值;其次是作为年终奖金发放的一部分替代品,发放给员工时设置一定的锁定期,让员工收入实现和公司绩效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蓝筹股时间表预案
一张副大队长的“时间表”
蓝筹股不是用来炒作的
品牌发布会时间表
紧急预案
宋清辉:蓝筹股为什么值得长期关注?
宋清辉:蓝筹股为什么值得长期关注?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应急预案的编制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应急预案岂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