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教学设计

2018-05-14张宏亮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魂品析雪景

张宏亮

【教材说明】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欣赏“朔方的雪”,因为它“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这种精神也是作者所崇尚的。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鲁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有了一定的语言鉴赏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设想】鉴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想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并设配乐朗读的环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品析两地雪景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作者的精神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体味蕴含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制作PPT,下载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了解背景及其散文诗,感知两幅雪景。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导入新课

(名句导入可以创设情境,并丰富学生的积累)

我们背诵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是写花的吗?对,不是,是写雪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雪的名篇。

2.回忆作者

(鲁迅是学生熟悉的人物,找一位同学回忆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了解背景

(背景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结合历史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写作契机:1924年年末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鲁迅先生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1925年1月18日,题为“雪”散文诗便诞生了。

时代背景:当时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蒋抗日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介绍文体,感知特点

(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需要教师介绍)

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比较自由。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在掌握字音的基础上,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此环节设置抢答,以便了解学生的熟悉程度)

磬( )口 处( )子 朔( )方 粘( )连 粘( )结 旋( )风

旋( )转 脂( )粉奁( )

2.文章写了哪些地方的雪?

(学生自读课文后能够感知,难度较小,找同学回答)

明确:1—3江南的雪,4—6朔方的雪

3.两个地方的雪有什么特点?

(要求用原文回答,难度有所增加,找多个同学回答相互补充)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

四、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深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主要任務: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作者的精神追求。

一、品析江南的雪

活动一:品析讨论

1.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

(指导学生找出原句,从修辞、句式等角度鉴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

明确:①开头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②写雪的质地、颜色。

③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的独特风格。

④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2.为什么要写塑雪罗汉,写它的消释用意何在?

(学生大多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难度不大,可由个别同学回答)

明确:雪罗汉是江南的雪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这种美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是一个遗憾 。

3.作者对江南的雪怀着怎样的感情?

(在问题1、2的基础上师生总结)

明确:喜欢、怀念、遗憾

活动二:找同学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品味江南的雪

二、品析朔方的雪

1.作者是怎样描写朔方的雪的?

(指导学生找出原句回答)

明确:“别的,在晴天之下 ……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

(从环境的描写和北方的雪的直接描写入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

明确:在 “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使太空旋转升腾闪烁,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3.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原文)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

明确: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欣赏、赞美。

三、探究主旨,加深感悟

活动一:讨论主旨

1.如何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指导学生抓住“孤独”“死掉”“精魂”展开讨论)

明确:朔方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朔方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使它成了雨的精魂。

2.朔方的雪象征着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及其问题1思考)

明确:孤独的雪:孤身奋战的革命者。

死掉的雨: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勇士。

雨的精魂: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

3.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明确:江南的雪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

活动二: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全班配乐朗诵

四、课堂小结

1.总结学生课堂表现

2.总结课文

本文作者重点写了北方的雪不屈不挠、坚强刚毅,同时表明要像北方的雪那样积极参加战斗。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学习北方的雪不屈不挠、坚强刚毅的精神。

五、拓展阅读

阅读鲁迅《野草》任选其中一篇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

《雪》是鲁迅的散文诗代表,内容短小精悍,寄寓了丰富的情感。首先采用了抢答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起了学生的兴致。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环节学生个别回答,难度稍大的小组讨论攻破难点。同时又辅以配乐朗读,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散文诗的特点,深刻地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了解不到位,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自己搜集资料。

猜你喜欢

精魂品析雪景
李商隐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寻找中国最美雪景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自由精魂之舞:试论影视文本烛照下的小说魅力
山中雪后
符神传说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雪夜遇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