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活化物理课例教学五部曲

2018-05-14曹高俊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惯性生活化创设

曹高俊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生活中的物理”是物理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怎样将“生活化”运用于物理教学,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加以改进和提高,值得我们反复思索的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能使他们体会到物理其实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学生物理教育的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以教学“惯性 惯性现象”的理解与运用为例,生活化物理教学五部曲。

1.利用实际生活问题与的物理知识相联系 创设生活化情境——实验情景,激趣引入

(1)小魔术

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上放一硬纸板,在纸板上放上一小粉笔头,用手轻轻地迅速弹粉笔头下的硬纸板,粉笔头落入杯中,观察并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粉笔头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

(2)创设生活问题情景

粉笔头为什么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是失去摩擦力了吗?

(3)引导学生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特性,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从而揭示课题:《惯性》。

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十分密切,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使学生有相见不相识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原动力。可见把具有知识性的实际情境搬进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情境中,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学生好奇心理认知上的不平衡创设生活化情境——观察抽象,建立概念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具有强烈的采新猎奇的心理倾向,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设疑激趣,思贵有疑。巧设疑问使学生产生最知己直接的欲望,驱动思维活动,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概念是从具体事例、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3.利用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很多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如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或规律,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利用多媒体一体机创设生活化情境——活跃课堂,提高兴趣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特别是动画,结合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电流时,由于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在已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的演示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诸如此类如电流的磁场、磁场的分布情况、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合适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我在教学“对惯性的理解”时,利用班班通出示:图片《另类车祸》、视频《车祸安全》,并且设疑:“为什么已经刹车了,车还会开出这么远?”

利用图文声并茂的动画课件创设一些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情境,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5.利用生活实例分析创设生活化情境——解决问题,应用概念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归纳物理规律得出了结论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回顾、观察、思考、分析、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归纳结论,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了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归纳的过程中我适时提示和启发,,并通过一些提问,让学生从中寻找共性和规律,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使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应用惯性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例子是很多的。如(1)汽车突然开动、刹车、转弯时,车内乘客的倒向如何?(2)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向外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3)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分别向前跳远和向后跳远,哪一次跳得更远?(4)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向外掷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掷出,哪一次掷得更远? (5)在匀速、加速、减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竖直上跳,当他落下时,分别落在原位置的哪一侧?

上述各例,从惯性知识的单一应用,到惯性与速度知识的综合应用,从简单的匀速问题到较复杂的变速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讲解中,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惯性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學生的心理,个性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新方法,才能扎实有效的完成好教学任务。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教学的新出路,才能在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

猜你喜欢

惯性生活化创设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创设未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无处不在的惯性
对惯性的认识误区
无处不在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