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利用“小组制”落实教学任务的实践与探究

2018-05-14石景学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任务落实

石景学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学任务的落实不到位,导致成绩上不去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用有限的精力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很多老师头痛的难题,结合个人的实践表明:“小组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小组制”的建立、具体的实施方法及取得的成效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组制;教学任务;落实;集中辅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都会布置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例如试卷、作业及练习等。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延伸及补充所学知识。通过完成情况检验课堂效果,总结、反思自身的教学,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的情况是:作业不做,或不交,交上來的又存在大量的抄袭痕迹,做错也不会修改;高中测试多,但由于教学任务重,不能对大部分试卷进行讲评,更多的时候只能发答案给学生对答案,而大部分的学生看都不看直接试卷带答案一起塞进书包或抽屉,于是同一题,这次错了下次还错;课堂中的练习时间,部分学生的笔是不动的,就等着老师讲评。了解后发现学生主要是不会做、不想做或会做但不做这几种原因;每次假期,我们都会布置各种教学任务,但大部分学生都是玩的多,到了假期临近结束才拼命的补作业、抄作业甚至是不做,等等。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老师精心布置的教学任务落实程度低,达不到预期目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更好的落实好教学任务呢?我的做法是:建立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制的监督、互助功能帮助教师落实好各种教学任务。通过一年半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小组制”的建立与实施方法

(一)“小组制”的分组

学习小组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控制在6到8人,分组时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小组成员的综合实力要相当,男生女生人数要均匀。让各小组能在相互帮忙、相互讨论、相互监督的过程中,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提高。具体的做法我以一个48人的班级为例,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结合近期的两到三次大考成绩,按总分排名的平均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序,前16名学生为优等生,17到32名为中等生,33到48为学困生,再把每层以2人为一个单位分为8小组。最后从各层中抽一组,构成一个6人的学习小组,共8组。检验每组成员的各科成绩,进行同层次组员间的微调,确保学习小组各科成绩保持均衡。在各组中选出2名认真负责、组织能力强、数学成绩好的组员担任正副组长,每个组长负责两名组员,负责的组员可由组长自行商量决定。俩组长为同桌固定在小组中间,其他组员可自行协商座位问题.这样的安排便于组长组织讨论、辅导及监督。每周位置调整时,前后组对调,左右按正常调动就可以,确保组长始终在小组中间位置即可。

各小组成员在一段时间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优势互补。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不均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老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及老师在平时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及时的进行人员调整,优化各组人员配置,进一步增强互助、监督的力度。

(二)“小组制”在作业、练习的实施办法

我们数学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或练习,以便能及时检查课堂效果,也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思维能力。但一些学生不做、做不完或抄袭的现象,导致作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可以发挥“小组制”的监督、互助功能解决。具体的操作如下:老师在上完课后,第一时间选好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或练习,鼓励组长晚修前完成,期间若有疑问也能第一时间询问老师,确保对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及过程都了如指掌,以便能在辅导有疑问组员时做到准确无误。收上来的作业与练习,老师应及时批改,批改过程中,对空白、解题思路混乱或不规范的作业或练习要反夹于其他组员的作业本或练习册上,方便作业发下去后所属组长对该类组员进行辅导,帮助他们修改。若发现作业或练习总体错误较多时,可利用早晚读、课间时间集合组长进行适当的讲评,讲评后再让组长辅导组员,叮嘱组长辅导时不能让组员直接抄。组长要在作业或练习册下发后一天内完成,一天后再由科课代表收齐全班人的作业本或练习册检查,并把没有按要求修改的作业本或练习册在登记后返还给组长继续完成辅导任务,最后在交由老师检查。

(三)“小组制”在试卷的实施办法

高中的学习,总是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数学测试,老师通过这些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高中紧张的课程又不允许科任老师对每张试卷进行讲评,所以更多的时候老师都是直接把答案发下去,让学生自行修改。而大部分学生将老师批改的试卷看过分数后,和答案一起塞进书包或抽屉,不去分析不去修正,导致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针对这一现象,在数学测试完后,老师尽快批改完试卷,期间若时间较赶,可让组长批改选择填空题。批改完后,时间允许则可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评,否则可利用早晚读或课间时间集中各组长对试卷中的难点、易错点及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必要时可给组长一份答案,并要求答案不能给组员看。划分好每日辅导的题量,让组长每日按量辅导组员,切忌一次辅导太多题,导致学生接受不了或耗时太多,没时间完成其他科的教学任务。例如,一份完整的数学试卷共22题,其中选择填空16题,解答题6题,第一天辅导1到8题选择题加17、18题解答题;第二天辅导9到12题选择题加19、20题解答题;第三天辅导13到16题填空题加21、22题解答题,即一份完整的试卷给学生三天时间修改,改完后科代表收齐试卷交给科任老师,科任老师要抽空尽快阅览一遍,把没改、改错或解题格式不规范的试卷再次交给组长继续完成辅导工作,一天后再把这些试卷交给科任老师确认是否完成修改。注意,在分配每天的辅导的题量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试题的难易进行适当的调整,切勿一刀切。

(四)“小组制”在课堂练习时间的实施办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要勤于动笔才能学有所获,学数学也不例外,学生通过动笔完成课堂练习,可以巩固旧知识,熟悉新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光度与深度。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都会布置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动笔完成。但大部分学生都不动笔或拿起笔装模做样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远远达不到老师布置练习的目的。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让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或辅导,在组长的带领下帮助成绩差的组员完成练习,带动组员动笔写动笔算。期间教师可在各组间巡查,观察了解各组的完成情况,若小组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老师可以协助他们完成练习,遇到不动笔的学生也可及时提醒。若巡查发现个小组完成情况良好,则只需公布答案,学生核对即可,若较多小组都不能很好完成练习,则要对练习进行讲解。

(五)“小组制”在假期的实施办法

高中的每一个假期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考验,没有老师的检查监督,没有学校“教育场”的影响,学生能不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学习、弥补弱项、培养优势,将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所以,我们数学老师都会布置相应的假期作业,如试卷练习册等。但学生往往错误的认为假期要的是好好的放松,期间绝大部分学生都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或整天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等,而把作业扔到一旁,于是到了假期结束的前后就狂补作业,甚至抄作业来应付老师的检查。为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先让每个小组建立小组群,数学老师可在放假前安排好学生假期每一天的任务,例如一份试卷分三天完成,第一天完成1到8题选择题加17、18题解答题;第二天完成9到12题选择题加19、20题解答题;第三天完成13到16题填空题加21、22题解答题。如果是练习册则可规划出每天都要做的题,要求学生把解题过程统一写到一本新的作业本上,让学生每天在规定时间把作业的解题过程以图片的形式发到小组群上,由组长统计完成情况,并把统计好的数据反馈给老师,老师在时间的允许下,也可对各组作业进行抽查。确定完成后公布答案,并让各组修改做错的试题,若遇到不懂的可通过微信请教组长或老师。学生放假回校后,第一时间把试卷或作业本收齐检查,检查学生的试卷或作业的修改情况。假期期间如果遇到不能按时完成或不做的学生,可联系家长,说服家长配合监督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二、“小组制”实施后班级的变化

(一)班级成绩的显著提高

小组制实施后,教学任务的落实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学生面对各类任务都能做到有题必做,有错必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例如我带的高二(14)班,在高一第二学期分班时成绩如下表:

考試名称

14班数学平均分

平衡班数学平均分

数学

总分

前40名

前385名

前40名

前385名

成绩

52.36

49.77

3

26

0

24

高一第二学期下半学期开始实施小组制后成绩及总分的变化如下表:

考试名称

14

班数学平均分 平衡班数学平均分

数学

总分

前40名

前385名

前40名

前385名

分班时

当前考试

增减人数

分班时

当前考试

增减人数

分班时

当前考试

增减人数

分班时

当前考试

增减人 数

1

75.8

60.6

3

4

1

26

37

11

0

0

0

24

35

11

2

89.5

74.6

3

4

1

26

35

9

0

0

0

24

31

6

3

75.1

61.7

3

4

1

26

36

10

0

0

0

24

32

7

4

72.7

57.1

3

4

1

26

34

8

0

0

0

24

29

5

5

80.3

65.2

3

1

-3

26

36

10

0

0

0

24

31

6

标注:考试名称“1”表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2”表示“高二第一学期中段考”;“3”表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4”表示“高二第二学期中段考”;“5”表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

从表中可以很直观的发现,自从我班实行小组制后数学成绩有了大幅提高。

(二)学生学习热情及班级学习氛围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热情及班级的学习氛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表现有:课堂中师生配合度高,气氛好,在练习时间中各小组讨论及辅导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并发现课堂中老师的讲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变为组内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平时的下课或放学时间都能发现有学生围在一起讨论问题,有时还会发现组长组织组员在黑板对试题进行讲解。放假后也能在班群或小组群发现学生讨论学习问题。小组制实施的一些做法慢慢辐射到其它科,各科老师也利用学习小组落实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在上文表格中的成绩分析发现,实施小组制后不止数学这科在进步,总体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对与高中生来说,数学教学任务的落实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必须要狠抓落实。通过本人的实践研究表明“小组制”是一套行之有效方法,本人也会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继续实践研究,不断的调整、改进“小组制”的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希.浅谈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的普遍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2,(7)

[2]张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形式之初探[J].教师,2012,(24)

[3]黄莉.理性“动笔”促实效——数学课堂动笔冷现象的有效探析[J].教师,2013,(31)

猜你喜欢

教学任务落实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国企纪委“监督责任”的研究探索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从《故都的秋》教学中看六步点拨教学法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