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加速消亡 投资者到期需迅速赎回
2018-05-14王骅
王骅
今年以来,完成转型或清盘的保本基金产品已有66只,究其原因,《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打破刚性兑付,明确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年底。
曾经风靡一时的保本基金近两年已经开始大面积转型和清盘。目前市场上可统计的保本基金仅剩51只(份额合并统计),累计规模为630.47亿元。从保本周期来看,存续产品的保本周期基本都在2015年年末之后开始,保本周期均不超过3年,有5只产品将于年内到期,还有46只产品在2019年到期。
保本基金年內表现不佳
保本基金利用较小比例的资产从事高风险投资,大部分资产从事固定收益投资,偏固收的资产配置能够让基金净值不低于其担保价格,从而达到“保本”作用。但是国内保本基金不仅市场份额占比少,业绩情况也并不理想。
近一年,存续保本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2.24%,而保本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3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最低也有2.75%,相比之下保本基金难言优势。今年以来,仅有交银荣祥保本一只基金年内业绩超过5%,达到5.24%;14只产品的同期收益不足1%;长城久润保本、南方避险增值等基金年内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从整体收益看,保本基金年内平均净值增长率仅为1.96%,远低于同期货币基金的3.48%。
从现状来看,目前我国市场上大部分的保本基金采取的是CPPI策略,将相当于安全垫特定倍数的资金投资于主动性资产,其余资产投资于保留性资产从而在期末实现最低目标价值。国内保本基金产品在初期一般通过投资债券等低风险的产品累积收益,然后通过股票投资来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在2015年股灾后的恐慌情绪中,保本基金打着“跌不亏本,涨不封顶”旗号迅速发展壮大。
但是好景不长,在2016年末的股债双杀以及2017年的宽幅震荡行情下,保本基金CPPI策略完全失效,直接导致许多保本基金业绩不如人意。从今年的操作上看,年内亏损的基金还是配置了少量股票,南方避险增值持股以消费、银行为主,但是贵州茅台、北新建材等重仓股年内均产生了较大回调,也使得基金净值出现了回撤;反观今年业绩领先的品种,交银荣祥保本、天弘乐享保本等均主要配置债券,并且采用杠杆策略以提升组合静态收益。
保本基金宜到期“落袋为安”
保本基金提前赎回费率较高,在这类基金收益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因赎回造成实质性亏损,比较适合投资期限和基金保本期限吻合,同时风险偏好较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
保本基金的“保本”仅是对持有保本期的认购者的承诺,对中途加入的投资者并没有“保本”的保证。所以获得保本收益的最好方式是在认购期内买入并持有到运作周期结束,此时投资者可以选择赎回或者等待基金转入下一个运作周期。如果错过了认购期或者提前赎回,投资避险策略基金和投资普通偏债混合型基金并无不同。
而对于已经参与的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保本基金承诺保本的周期仅至保本周期到期日,保本周期到期日之后基金份额净值的减少并不适用保本条款。今年华商保本1号在保本到期日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因踩雷上海华信的违约债,叠加投资者大规模赎回与估值调整的影响,基金净值大幅跳水,没有及时赎回的投资者就要吞下单日净值跌幅11.44%的苦果。
此外,2017年年初,《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连带责任担保机制,到期后应调整基金名称、转换保本保障方式,不符合要求的应转为其他类型基金或予以清算。目前南方避险增值因为担保人中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破产,已经由南方基金继续履行避险条款。而保本基金实际上与市场上的偏债混合型基金类似,好多公司可能会直接去发行0~30%、0~40%股票仓位的偏债混合型基金,没必要再去专门设立在投资运作上限制较多的避险策略基金了。考虑到性价比不高,基金公司继续运作保本基金积极性不高。因此,已经购买的投资者一定要在保本基金开放赎回的第一时间进行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