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与青年谈谈政治
2018-05-14李晗龙
李晗龙
一提到政治,大家可能会认为政治高高在上,是国家、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研究的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其实政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段时间,我看了几个电影与大家分享:《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和《我的个神》,主演是印度国宝级人物阿米尔·汗,他还主持过一档《社会真相》访谈节目,电影和节目虽然是文化艺术形态,但其背后,反映的都是政治问题,涉及到阶级、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
“政治(politics)”,来自希腊语,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指的是城堡或卫城,后来逐渐发展为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我们中国古代的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孟子等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当时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可以说“政”是制度层面的东西,“治”是管理层面的东西,要先有“政”才能“治”,并在“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这个“政”。后来,当英文的“Politics”传入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他的这一说法虽然简单,但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
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政治”也是和上述诸概念一脉相承的,“政”指的是正确的领导,“治”指的是正确的管理。“政”是方向和主体,也就是政权如何设置,“治”是手段和方法,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等等,“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大家也可以把“政”理解为硬件,把“治”理解为软件,这样就比较清楚了。
有的年轻人可能说,我就是一个佛系青年,我不想关心政治,我也不在乎什么样的工作,反正我对什么都无所谓。其实,不管是佛系青年,还是真的出家遁入空门了,我们都是离不开政治的。
居高临下的底气——青年人为什么要关心政治
首先,青年是居于社会的人,政治是社会组织形态的金字塔。在政治课本里,大家都学过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人除了是一个生物的人以外他还是一个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 也就是所谓的人类。但是人这个类同其他事物的类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人类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而其他的类则否。例如鸟类、兽类、果类、豆类的个体,即一只鸟、一头兽、一个苹果、一颗豆子,都可以单独存在,一群鸟是鸟,一只鸟也是鸟,但人则不然,个体的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只能存在于他和别人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社会关系,他便不能生产劳动,不能生存,不成其为人,所以,我们说青年是居于社会的人。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種重要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形态中位于顶层的,起到关键性、主导性作用。作为社会人,我们怎么可能不关心政治。
其次,青年是面向未来的人,政治是构建社会未来的规划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与青年们在一起,谈理想、谈求知、谈生活,对青年的未来寄予厚望。
比如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16年五四前夕,在安徽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勉励青年,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说: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总书记在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主题团日活动时,勉励青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可以说,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必然要经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全过程。但话又说回来,青年虽然是面向未来、拥有未来、建设未来的人,但在建设未来之前必须要知道怎么建设,就像盖楼房之前必须要有图纸一样,这时候我们就要通过政治来寻找答案。我们可以把政治比喻成这个社会发展建设的规划师,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那么,青年是面向未来的,而政治又是规划未来的,我们怎么能不关心政治。
再次,青年是成长进步的人,政治是了解社会发展的金钥匙。青春,一个特别美好的词语,在我看来它代表着朝气与阳光、理想与信念、激情与希望、憧憬与梦想。青春是有限的,却又是无限的,青春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之美。
在步入社会之前,你们要了解社会是怎么回事,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它未来的大势如何,就像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出的醒世之问:“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只有把这些都弄清楚,你才能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向,从而能更好地置身这个时代、适应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继而谈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最终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以我说,你们要成长进步,要了解社会,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关心政治,因为政治正是解读这个社会发展规律的金钥匙。人类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规律都能通过这个时代的政治属性得到解答。作为成长中的人,我们怎么能不关心政治。
人生出彩的舞台——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什么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也就是说,你要想有个出彩的人生,必须有一个展示舞台,没有舞台的话,你再出彩也没有用武之地。那么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是什么?显而易见,就是党的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中的核心内容。要按照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这一思想进行思考和把握。
首先,讲一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这个新思想从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走来;从近代以后,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来;从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走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走来;特别是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走来,真是苦难辉煌、凤凰涅槃。
这里我想说,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治制度之于这个国家合适不合适,只有人民有权说了算。西方政治制度起源于希腊城邦,大概也就几千人。一个城邦要做一个重大决定,就可以组织能投票的人到一个广场上去投票,同意这个决定的就投在这边,不同意的就投那边。而中国呢?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算起,中国的面积就是340万平方公里,人口就是2500万到3000万;元朝的时候面积是1372万平方公里,人口是一个亿。到离我们最近的清朝,面积是1316万平方公里,人口是4.36亿。这和西方政治制度产生背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民族背景来空泛地谈政治。这就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其次,讲一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逻辑。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由机械模仿到创造性发展,无不体现出理论的与时俱进、理论和实际相贯通的辩证法则。学界认为有四次飞跃:
第一次是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主要成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充分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精神营养,以及当时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于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共产党宣言》,宣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第二次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主要成果是列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帝国主义特征和俄国社会与俄国革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以此为指导成功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次是从国际化到本土化的飞跃:主要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实际,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此为指导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第四次是普遍论到特色论的飞跃:主要成果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及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必将对我们的国家和这个世界,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再次,讲一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逻辑。当前,中国已发展壮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重要问题,我概括为:崛起之变和发展之惑。中国现在到底是不是在崛起?客观地说中国现在确实在崛起,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天眼、墨子、悟空等等已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当代的“新四大发明”,包括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都是让外国人非常羡慕的,在很多方面中国确实很强大了,但我们绝对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必须理智客观地认清中国现状,也正确地看待其他国家。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发展之惑:我们党要解决历史周期律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公平正义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在我看来,中国还是处于由大变强的阶段,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事实依据。面对当代中国,青年人的一个基本态度应该是:既要底气十足,又要居安思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既要理直气壮,充满自信,又要力戒虚骄之气,浮躁之气。无论是崛起之变,还是发展之惑,都呼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回应现实,解决难题。
实现梦想的法宝——青年人如何走向成功
首先,成功取决于青年对于发展道路的选择。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反而越走越偏,越走越壞。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当代青年选择道路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青年选择道路的指南。简单讲,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只要是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同心同向的路,只要是和祖国发展、人民幸福同频共振的路,就是正确的路。
其次,成功取决于青年对于坚持程度的执着。十九大报告中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网上有句流行语:“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人与人的智商相差无几,道路也选对了,成功的,就是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人生是长跑,不是百米冲刺,恒心和韧劲是冲向终点的关键。正所谓,道阻且长,勇毅笃行,虽远必至。
(作者系团哈尔滨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