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索

2018-05-14张弢

考试与评价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新课标

张弢

【摘 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来说,其中的很多知识都比较零散,并且具有很强的理科性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索,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地理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把自己视作教学中的主体,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完全照本宣读,而是应该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知识基础、教学目标,以地理的核心知识点为轴心,融入自身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成果,以知识的起源与演变历程为脉络,展开有效的教材整理,通过二次加工、二次创新,突显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规范性。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单元的“热力环流”知识点时,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展开问题分析,提示学生应当利用对比法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可以这样引导:“低压是由近地面受热导致大气向上移动而形成,高压则是由近地面相对受冷导致大气向下移动而形成;高压向低压的移动过程中产生了风;高空条件下的风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风和等壓线呈平行关系;近地面条件下的风则会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此时风和等压线呈斜交关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上一章内容为基础的。近地面气压条件下大气向上移动,气压下降;高空气压条件下大气向上移动,气压升高。”这样又引出了新内容“南、北两半球各自形成三圈环流,继而将地球表面部分划分为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组织学生独立画出三圈环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有助于实现由教到学”的有效转变,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习使学生受益终身的地理知识”,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记忆、掌握知识点,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以问题为线索,以感受为核心”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规律”内容时,可以问学生:“已知有一栋居民楼(北楼),现在规划在此楼正南边四十米再建一栋居民楼(南楼)。为了满足北楼面向南边的全部房屋能够在正午时分每天均可以被阳光照射,应该如何设计南楼的楼层高度? ”这个教学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积极查询本地区的经纬度,计算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最后得出结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优化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探索、创造以及取得成果的过程。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凸显团队协作、探索等特性,发现课本里值得进行创新的线索,设置一些富有灵活性、感染性和启发性的探究问题,抓住有利的探索契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三圈环流”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系统的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来进行思考和探究:“什么是大气环流?赤道地区空气上升,而两极地区空气下沉,会使地面的气压发生怎样的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降,会导致地面气压怎样变化?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会导致地面气压怎样变化?”这些所提出的问题是由浅入深的,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掌握了三圈环流的成因,高、中、低纬环流圈,以及三圈环流的作用。此外,在教师的引导下,所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且问题具有梯度性,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学有所得,从而使得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够有所提高。

四、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交换信息的过程,又是一个交流情感的过程。教师应当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朝着“以学生之爱为己爱,以学生之乐为己乐”的目标奋进。教师应当不断吸取经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运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相关内容时,可以首先展示自身设计的两条以赤道为始发地的旅游路线,通过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饱览沿途风光,并思索地理问题:“这里是一片繁茂的丛林,其间的树木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放,且还会结出果实,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处啊? 这处地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 这里同我们现在居住的地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地理差异呢?”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领略四处的地理风景,同时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摒弃了死板的灌输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并保持思维的活跃性,顺利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落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钻研和整合教材内容,运用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当学生对知识充满了求知欲的时候,一定会促进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富胜.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解析[J].赢未来,2017(02):50-51.

[2]胡卓显.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知识文库,2017(05):47-48.

[3]孙红梅.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62-63.

[4]李文志.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6(10):92-93.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