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态系统
2018-05-14王丽梅
王丽梅
设计理念:
领悟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因此本课我通过活动和资料的分析层层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體现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珍爱生命,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参与社会的责任感及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
难点:
食物链及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平衡,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法设想
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层层设疑。采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学生的合作探究,运用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引领,学生自学讨论、互助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2.学法指导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学生合作,探究,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头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促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准备:
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选取视频资源的材料和动植物的代表图片等。
学生:收集自己身边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所见所闻的实例。自己编排生态系统的角色扮演,以及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游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们,用辛勤的汗水,让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大粮仓”,当年那种“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自然生态景象再也不见了,但你置身于前锋农场时,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美丽的草原”,然后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以此引出生态系统的学习。
二、新课探究
学习内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环节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本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从欣赏“美丽的草原”,感悟生态系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环境在不断变化,此时教师播放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地震撼,进而启思,培养学生从点到面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环境污染全球化的原因;分析观察,建构新知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环节二:生态系统的范围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污染的范围然后过渡:在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生态系统,你能说出一些吗?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图片。学生通过观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尝试说出生态系统的范围,鼓励学生。
环节三:小组合作分析观察,角色扮演、掌握新知
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启发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地思维。学生角色扮演“我是生态系统的一员” 分组扮演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并且找出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问题的顿悟思维。便于自然引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作好知识衔接,突出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分析观察,建构新知。
2.巧用游戏 寓教于乐,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探究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录像探究动物、植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构成了食物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食物网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置互动游戏,以互动游戏为载体,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化难为易。学生展示课前编排的小游戏,十名同学头上配戴代表某类生物的头饰,手腕上带有用于食物网连接的五颜六色的毛线,相互合作,连成了食物网。并教会学生数食物链的方法。巧设问题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沿食物网流动。生生互动答疑解惑,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学习内容二: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环节一:观看视频分析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请学生观看视频,感悟生态系统功能。动动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的数量和所占的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
环节二: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请大家举出例子说明。学生讨论说出有关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的树木、滥捕杀野生动物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许多例子。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三、归纳小结
引导:(1)知识方面(2)能力方面(3)素质方面等方面学生畅谈本节的收获,提高学生整合能力和科学素养,达成情感教育目的。
四、反馈练习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梯度练习,使每位学生都 产生成功的喜悦。学生分层次练习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布置作业:
原来池塘中的小蝌蚪为什么不见了?设计意图: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从教学设计看,清晰地确定与表述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从教学实施来看,我能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由小组表演解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区别。